李綱不認同姬雲的話
“武力隻是工具,政治,筆杆子說的才算”
姬雲承認李綱看得很透徹,武力是為政治服務。但是封建時代的通病,就是開國時期強大,治國時武力衰敗下滑。當筆杆子雄起一段時間後,王朝正好走向死亡
“現在是貞觀”
李綱明白姬雲的意思,他更知道,其實沒有姬雲,大唐,大漢,南朝,北朝。其實也就那樣“是哇。日不落沒人走過。一如始皇帝,那也是第一次統治那麼大的土地,那麼多人。他其實什麼也不懂”
文武爭鬥永不停息。跳進這個漩渦,就彆想出來
可這裡是貞觀,龐大的戰爭需要無數將士去拚殺,這是武。但這背後需要筆杆子更為龐大的後勤作為基礎
看來一切想太簡單了。治大國如烹小鮮。這鍋,太大了。
“我需要想想”
“你慢慢想,慢慢悟。你改變了大唐。大唐也改變了你。你的路,注定是孤獨的。為師能幫你的,隻有經驗了”
摸著石頭過河。兩眼一抹黑。大唐立國,定道教為第一,其次儒家第二,佛門第三。李綱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表明了態度
“有點迷糊”
“你盯緊陛下就好”
“什麼意思”
“多看,多聽,多想。陛下怎麼做,為什麼那麼做。你要學他的為君之道”
“啊?我又不是。我學那個乾什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以為為師隻會提筆嗎?皇帝同意的事情,百官不同意。官員認可的人,陛下不認可。懂了嗎?”
“敵?”
“非也非也!即是與虎謀皮,也是誌同道合”
“不明白”
“大唐以孝治國,其實是以儒治國”
“以儒治國,仁治天下?”
以儒治國,就是實行儒家主張的政治製度,權力集中在中央,但並不是單純地以法治天下,而是施行“仁政”,剛柔並濟,統治天下。就是實行且要實現“華夷一統”,就必須要直麵現實,施行仁政。
“然,儒者從人需聲,儒家不是反對戰爭,而是反對不義的戰爭”
現在儒是這樣的,姬雲得問問清楚“那何為不義?何又為不仁?”
“與人交友反還之,不義,視人命如兒戲,肆意殘害生靈者,不仁沒有博愛之心為不仁
沒有民族大義為不義對自己的國家的背叛,則不仁不義”
李綱此話斬釘截鐵。但是姬雲麵帶鄙夷“這豈不是禮法大於律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