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整個團迅速具備戰鬥力,李輝做了一連串的人事調整。
他將霍斯曼調整為第一坦克營營長,弗裡茨則是第二坦克營營長。
然後按照其下屬能力,升了幾個人的官,分彆擔任連長和排長。
高斯則任坦克團參謀,他的部下分散到兩個坦克營,當然,也選拔了幾個人擔任指揮官職務。
至於自己直轄的那個連,也被拆散,同時將105師時的老部下,全部留在身邊,作為團部的護衛坦克排。
老實說,這顯得他們有點兒委屈,於是李輝專門找他們幾個車組談過,得到的答複竟然是——無所謂。
他們願意跟在李輝身邊,對於指揮並沒有什麼興趣。
這讓李輝很感動,表示以後如果有機會,一定會為他們創造升職條件。
另外李輝自己的車組,也完全保留了,然而他不準備再鑽進三型坦克那狹小的空間,於是向曼施坦因發報,要求為了方便指揮,需要配備一輛指揮車和通信車。
這個要求曼施坦因表示可以考慮,但能否實現,需要視之後的裝備安排而定。
坦克部隊安排好以後,李輝就著手整編其他部隊。
原有的步兵連隊,打散後交給了兩個步兵營,後勤連隊也是這樣安排,不過那幾個工程師被單獨組成一個小組,用以研製各種小部件,比如步兵搭乘坦克時,用以固定身體的掛鉤和安全帶之類。
但是炮兵部隊的安排最讓李輝頭疼,因為按照規劃,88坦克團隻配備一個迫擊炮連,而他原有的炮兵部隊是野炮連。
於是李輝找來兩位連長,經過一番交流後決定,他們一正一副,原有的野炮部隊全部改為迫擊炮部隊,這樣炮兵連就擁有六個排了,理論上接近一個炮兵營的規模。
“炮兵自然是越多越好。”
李輝並不擔心建製“臃腫”,反而覺得一個連隨時能夠拆成兩個連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畢竟這支炮兵部隊的作用非常大,必要時候甚至可以決定戰鬥勝負。
在做好一切安排後,便是等待裝備和陸續補充而來的人員了,冬去春來,舂過夏至,88坦克團在獲得足夠的兵員補充和裝備補充後,已經逐漸具備李輝預想的機動作戰能力了,特彆是幾款裝甲車,簡直將這種機動性發揮到了極致。
由穆勒教授親自設計的各型裝甲車,陸續運抵科特布斯,有半履帶裝甲運兵車,還有六輪裝甲車,以及成員僅有兩人,用來牽引和掛載運輸的小型履帶裝甲車。
當然,還有李輝心心念念的裝甲指揮車和通信車。
這輛裝甲指揮車,使用三型坦克的底盤,不過撤掉了主炮,轉而安裝一型坦克的旋轉炮塔,武器是兩挺係列機槍。
裝甲厚度為四十毫米,不過因為是指揮用,犧牲部分隱蔽性,轉而擴大了空間,足以容納六個人,並配備大功率電台。
通信車也是一樣,不過取消了旋轉炮塔,除了駕駛員和前排機槍手外,還可以容納一個四人組成的通信組,他們的工作是跟隨指揮車,按照命令隨時調整全團各個部隊的行動,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揮體係。
為此李輝還特意組織了幾次演習,專門檢驗指揮係統的靈敏度,結果發現,他可以把命令直接下達到排一級,而非原有的逐層傳遞。
這提高了效率,但為了避免指揮係統混亂,李輝要求連排級指揮官,在接到團部和營部相互衝突的命令時,以團部命令為準。
畢竟團部擁有更加完善的指揮體係和全局觀,可以讓基層部隊,更好地達成戰術意圖。
當然,為了考慮營級指揮官的感受,李輝表示儘量不去這麼乾。
就在李輝將88坦克團打磨成一支精銳裝甲部隊的時候,處於歐羅巴南部的亞平寧半島,卻變得異常喧囂。
意大利的經濟惡化已經持續了三年,以至於社會出現了嚴重的階級分化。
以工人為代表的底層人正在苦苦掙紮,全國接近一半人口陷入貧困。
而貴族和富商們卻依舊奢華,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底層人吸血,以至於工人們忍無可忍,在夏季時,組織了規模空前的罷工潮。
事態一發不可收拾,整個國家幾乎陷入癱瘓,而這個時候,一個名叫貝尼托墨索裡尼的男人出現了。
這是一個極具演講天賦和政治手腕的人,他先是抨擊貴族和富商,獲得底層人的好感,隨後又遊說那些退伍老兵,加入他組建的衝鋒隊裡。
這是一個擁有嚴密組織性的半軍事組織,墨索裡尼不斷通過給衝鋒隊演說,樹立起自己的領袖形象,讓他們變成死忠,隨後又在幾位富商的支持下,將這個組織推上前台。
當他撈取到足夠資本後,便迅速與工人階層做切割,讓衝鋒隊以暴力手段,驅散罷工人群,收繳工人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