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放下千裡鏡冷冷一笑“令將軍熊領左陣,將軍範領右陣,中後二陣由本將軍統領。總以中陣鼓角為號進擊,行進間散為疏陣,避免城頭床弩的殺傷。”
在《孫臏兵法·十陣》中的描述中,疏陣的作用是為了虛張聲勢,拉大軍卒間距,多樹旗幟,顯示兵力強大。而章邯在這裡命令采用疏陣,一方麵是防止床弩對集中軍卒造成大的殺傷,另一方麵則是對付車兵所需,他要用疏陣隨時轉化三錐陣法來對付戰車。
秦陣中隆隆的戰鼓響了起來,除章邯所在的後陣外,其他三個方陣開始前移,秦弩射出的漫天箭矢飛蝗般的向齊魏主陣中飛來。就在秦陣鼓聲剛剛響起的同時,齊魏弩卒也射出了手中的箭矢,同時盾兵舉著大盾快速前行到弩陣之前,射出長箭的弩卒則就地滾動向後,隻有少數前排弩卒被秦箭射中,其他的箭矢皆被高大的齊卒舉盾擋住。
站在中央主陣後望車上的周市,看到隱隱帶著淒厲呼嘯、聲勢嚇人的秦人箭陣對己陣的殺傷如此有限,心道秦軍箭陣也不過如此,剛剛露出一絲自得笑意,秦軍的第二波箭陣又就到了。
秦軍弩箭是三段擊的戰法,所以數息間就是一批箭矢飛出。周市懊惱的一擊掌,怎麼就忘了三段擊的秦人基本戰法了呢?
齊魏兩軍的軍卒從起義開始就一直在攻城作戰,所麵對的又是據守低矮城牆的縣兵或郡兵,所以儘管周市記憶中有秦人箭陣戰法的內容,但因為並未遇到過,所以自動收納到了大腦的角落裡。此番麵對章邯才是第一次直麵秦軍的正規戰陣,也是第一次真正領教秦軍箭陣的威勢。比起眼前的秦軍,以前遇到的那些郡兵城卒簡直就如土雞瓦狗一般。
一波跟著一波,秦軍連綿不斷的箭攻,讓齊魏聯軍的中央大陣很有些疲於應付,弩卒坐地蹬弩拉弦都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影響,導致齊魏弩陣的反擊越來越弱,十幾萬齊魏之卒都從心底生出了莫名的恐懼。
當秦陣的箭雨終於有一刻稍歇時,望車上的周市發現秦軍主陣已經從三百步距離上踏進了近百步,距離己方大陣之前隻有二百步了,連忙發令給城頭,床弩攔擊。
周市、田橫、齊王田儋,齊魏三陣的三個主將其實都和手下軍卒一樣,從來沒有參與過真正的戰陣對決,也沒有真正見識過秦軍箭陣的遮天蔽日,所以麵對秦軍的連續波次打擊都本能的選擇躲在大盾之後。
實際上真正射到周市在大陣後部望車上的箭矢極為有限,而等到他們清醒過來時,戰機已經快要失去了,因為此時秦軍的方陣在行進中已經擴大了數倍,變成了極為稀疏的陣型,城頭的上百具床弩的大箭射入陣中所造成的殺傷隻有區區幾十人。而床弩大箭一過,秦人再次發出了箭陣,且行進速度明顯加快了,打的就是床弩再次張弦上箭遲緩的時間差。一但秦陣與齊魏大陣靠到幾十步的距離,城頭的床弩為了防止誤傷己軍,隻能停止射擊。
周市就在一愣神的功夫,秦陣又向前行進了幾十步。周市見勢不妙,立即發出命令,中央大陣中鼓角齊鳴,左右兩陣前的盾矛卒轟然散開,兩百輛戰車帶著一萬多跟車卒起步,向著秦軍的左右陣衝去,道道黃塵隨即升騰。
齊魏戰車一動章邯身側的鼓聲就變了,秦軍左右兩陣一起迎著戰車的方向轉身,而中心兩陣不理兩翼的戰車衝擊,加快了行進的腳步,陣中弩卒前出到盾矛卒之前,密集的箭矢帶著如狼嚎般的嘯聲直潑齊魏主陣,壓得陣中齊魏弩卒抬不起頭來。
說也奇怪,秦軍中央主陣和後陣一共三萬人,齊魏中央主陣五萬人,可秦軍的箭雨怎麼看都有壓倒性的氣勢,可能是因為秦軍三段擊的連續發射產生的心理壓力太大吧。
眼看秦軍中央主陣快速逼近,周市大急,催促戰車加速攻擊的號角聲聲如催命一般。聽到號聲的齊魏戰車馭手抖韁加速,車速很快提到了攻擊速度,車後七十多隨車卒已經開始玩命奔跑。而秦軍此刻亮出了反戰車的第一個殺器,左右兩陣行進間不知何時拖出各百具床弩,一聲號角長鳴,左右兩陣一起止步,一疊連聲的敲擊床弩機括聲過後,每架床弩的一支箭矛帶著兩支短矛迎麵飛出。
齊魏聯軍所使用的戰車都是兩馬輕車,每側的百輛為避免碰撞拉開間距進行攻擊,形成一個足有四百步的寬大正麵,這種情況下百具床弩顯得就比較渺小和單薄了。但秦軍以兩架床弩對準一輛戰車,瞬間就擊翻了二十多輛戰車!
戰場上鼓聲隆隆、號角嗚咽,馬匹嘶鳴,喊殺震天。翻倒的戰車軸端上如劍一般的車軎隨著車輪慣性指天旋轉,閃閃的反射著被煙塵遮蔽後呈現黃紅色的陽光,血色籠罩。
兩側戰場上一片混亂,被翻倒戰車壓住的甲士在隨車卒的幫助下正在抬起車身脫困,幾輛沒有被擊翻的戰車上馭手已經被箭矛帶走,兩旁甲士正在搶抓韁繩力圖控製戰車,還有被箭矛擦傷的馬匹發了狂性,不受馭手的控製瘋也似的拖著戰車高速前衝,把隨車卒丟在了後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秦軍倒是有條不紊,發射過的床弩迅即被丟開不管,軍卒們以伍為單位,極快的組成一個一個小陣,持矛攜盾,銅劍在手中閃光。
秦軍的小隊編成采用的是所謂“花隊”,即一伍卒中有弩卒二或三,盾卒一,矛戟卒一或二。在以往情況下,弩卒僅持弩而無短兵,近身搏殺時弩卒就沒有作用了。采用胡亥建議的三錐步陣後,弩卒配劍及小圓盾,這樣一伍就構成了一陣。對於經驗豐富的軍卒,一什還可化為三個三錐陣。
齊魏戰車看著很嚇人,但秦軍的左右陣已經化為了疏陣,以伍為小陣,並不用盾矛組成密集陣牆硬扛。戰車車速提起後轉彎非常困難,直衝道路上的秦卒紛紛避開,殺傷力銳減。
戰車衝進了秦陣,車上的戈手揮舞長兵砍刺秦卒,但多被大盾阻住,車上箭手射出箭矢又多被小圓盾遮擋。秦卒根本不與戰車硬懟,軍卒們放過戰車,一個一個的小陣專殺隨車而進的步卒,可憐那些步卒跟著戰車跑了101novel.com0多米正氣喘籲籲,就被眼冒綠光的秦人卷入一個個小陣送了命。戰車衝入秦陣不足五十步,車後的步卒已經消失了四成,剩下的也陷入了苦戰。
分析秦軍的戰鬥力為什麼強,總會有幾種說法,如二十級軍功爵,如軍法連坐製,還有秦人悍勇好鬥等,另外秦軍未接敵前即以箭陣遠程打擊,並用三段擊的形式先聲奪人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等等。真要論兵械,不談本故事中的冒牌胡亥所進行的兵械改進,曆史上秦弩不如韓弩,秦劍大多為鑄造青銅,而六國多已配有鐵劍。秦人戴冠而六國人頂胄(頭盔),秦人多用無甲輕兵而六國人至少也以輕甲步卒為主。
秦人何以多勝?
總結曆史上秦軍多數情況下總能取得勝利的原因,二十級軍功爵製是極其重要的因素。古時戰卒就是農夫,臉朝黃土背朝天,耕種鋤刨,而因為耕種不得法(所以我們這位後世來的胡亥才要倡導深耕法和堆肥法),產量很低,正常年景畝產不過一石半(90市斤45千克),所以基本都是在溫飽線上下。
當兵打仗,通過斬殺敵首既可獲田還可獲歲俸並可得到奴隸,有農奴可使耕田的人力增加,有歲俸可以基本保證一家不致餓死,獎勵的田畝所獲就可以用來添置衣物器具,改善生活質量……
雖然打仗會死人,但對於掙紮求生的庶民來說,反正幾近一無所有,打仗殺人可以讓自己富庶起來,是很值得冒險賭一把的,尤其先秦時代的人悍不畏死,那麼多死士的存在就很說明問題,所以秦人勇猛善戰。《戰國策·韓策一》中所描述的“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意思就是,不披甲赤雙足接敵,左手提首級,右臂挾俘虜。秦人認為披甲穿履不夠靈活,寧願以命相搏獲取軍功。
現在這些秦銳軍卒雖然多不是老秦人,但編入了秦軍,就執行軍法連坐製,不奮勇作戰而導致伍長、什長戰死,而這五個、十個人手中又沒有敵軍人頭,就是全被執行軍法斬殺的結局。
後路堵死了,向前看呢?這些人的大部分是刑徒,皇帝說了人頭可以抵刑期,抵光刑期就按正常軍功受爵。皇帝說話算數,函穀關和滎陽兩戰,已經有很多刑徒不再是刑徒了,還有從刑徒一躍而得受爵的,前途光明的很,所以這幫人甚至比當初的老秦人還更為凶狠嚇人。
更熱鬨的是,咱們這位胡亥覺得這樣還不夠,於是把護軍的作用也發揮到了極致。
大秦在各軍中都派有護軍,護軍的職責就是考察選拔武將,並監督各級將領,有監軍之責。
秦銳軍中自然也有護軍。
胡亥把陳平任命為護軍都尉,總領秦軍的護軍。既然陳平是護軍都尉,胡亥就交給了他一項任務,各軍護軍不但監督和考核選拔武將,還要搞搞洗腦性的工作。在秦銳軍中,無論是原來的中尉軍、衛尉軍還是刑徒,兵練的一部分就是講講天下形勢,從思想上武裝這些軍卒。
胡亥讓陳平指令護軍們,要反複的、不厭其煩的告訴軍卒,大秦本來天下安定,但山東的那些義軍一起,山東動蕩,壯夫從軍,必有死傷,人口就會大減,然後無人耕作就會導致饑荒,廣大山東人民就會流離失所。雖然過去秦律嚴苛不合理、徭役也非常繁重,可現在在無上英明、年輕有為的二世皇帝領導下,秦律會針對山東進行重新修訂,徭役也會大大減少,至少偉大的皇帝陛下不再會為自己的享樂而征徭役,所以消滅掉影響大秦安定團結的因素,以後的生活就將會更美好……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中有雲“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者”。意思是說,要以“正義之師”而打仗,要得民心,才能生死與共,不怕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