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騎看到聯軍結陣就掣起了騎盾,當箭矢襲來時同樣不慌不忙的擋箭,同時拉弓射箭向敵陣。
箭矢交錯飛舞,秦騎團團飛旋。隨時有圓陣中的步卒翻身倒地,隨時有馬上騎卒中箭摔落。弩弦的蹦蹦聲,箭枝的嗖嗖聲,兩軍盾牌上的篤篤聲,與馬蹄的隆隆聲,構成了戰場上獨特的交響樂。
諸侯聯軍的小圓陣並不是原地自守靜立不動,而是緩慢的移動著,瞅準機會就開始與相近的小陣相互合並成大一些的圓陣,加強抗擊能力。諸侯軍有三萬卒,秦軍六千騎在慢慢喪失先手優勢之後,已經不足以再分割諸侯軍越來越大的圓陣,隻能看著諸侯軍各陣不斷合並,最終並為五個大圓陣,然後隨著諸侯軍中號角聲變陣為五個楔形陣,齊齊轉向北方。
因為,項羽發現在秦騎襲擾他的散兵陣時,中軍各營中一輛輛四輪馬車也隨後衝了出來,繞過諸侯軍攻擊的西、南兩個外圓陣營,向東再向北,然後轉向西方隆隆而去。
中軍營五萬卒,有近四千輛四輪馬車,即使分五隊以十車遙相並行,綿延也足有十裡長。項羽的五個楔形陣轉向北方就是要向長蛇般的車隊衝過去,把他們衝散。
不過馬車不是死物,諸侯軍陣靠近一步,駕車之人就讓馬車隊列遠離一步,那六千騎軍此時專挑處於前鋒的楔形陣,沿著敵陣兩側擦身而過,揮舞彎刀劈砍,導致戰陣凝滯下來。這一來,諸侯聯軍死活無法靠近四輪馬車隊列,然後,南北兩麵又各有五千秦騎持矛揮刀,閃亮而來……
“想必項籍也沒有想到,王離除了召來萬騎救援中軍外,其他各營竟然完全不救,自行其是。後營同樣以騎軍擾敵的方式擺脫掉那二萬卒的攻擊,其他各營接到中軍被襲消息後,前兩營直接奔向白馬津,第三、第五營擺脫諸侯聯軍後與第四營一起向西循陸路而行。”胡亥擊掌而歎。
“聖上授意匠師台所造的四輪馬車,確實讓我軍的調動靈活性大增。”馮劫連忙順杆爬。
“那也要你們這些大將軍能善用才行。”胡亥繼續感歎著“我大秦的將軍們確實善戰,王離也真敢放權給各營偏將軍們。項籍三萬騎載五萬卒突襲,已經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矣’,短時間內他也隻能在王離的身後慢慢跟著走了。隻是現在諸侯聯軍雖然未能與秦嘯軍決戰,可戰場主動權還在他們手裡。王離現剩下約十七萬卒,加上任囂的五萬中尉軍,也不過二十二萬。”
他站到沙盤邊,用手一指潁川郡“彆忘了還有劉季與韓王成加一起近七萬卒的威脅,如果與項籍的三十餘萬眾合並計算,就有四十萬諸侯軍了。而且現在諸侯軍能夠合力,是大秦的巨大威脅。馮劫,你覺得朕是不是應該放棄河南地,把九原、雲中丟給匈奴,甚至將各守關軍卒也調集在一起,也湊出四、五十萬卒繼續清剿山東叛賊呢?”
馮劫有點冒汗。
胡亥並沒有放過他,帶著譏諷的神色繼續問著“從陳勝大澤鄉揭竿起事起,太尉認為朕的所有應對是否有誤?是否是因為朕有意放叛賊們一條生路,或就是為了閉關自守所以危言聳聽?”
此刻在六英宮的並不隻有皇帝和太尉,三公九卿的多數都在,也不是皇帝召他們來的,而是自從聽說王離敗走巨鹿後,這些重臣都覺得事關重大,所以經常會來六英宮看看沙盤。六英宮沙盤總是第一時間將各方軍隊情況用不同的小旗擺在相應的地點,這比去問太尉府更簡單直接。
馮劫的老爹馮去疾也在,聽到皇帝在刺自己的兒子,心中歎了口氣,大司農都管皇帝叫聖人了,你這家夥也太一根筋了。
馮劫連連向皇帝施禮“聖上,失誤乃是臣下等人,總想著始皇帝所統一之天下不應在臣等手中複失,又想著一群百姓又能反到哪兒去?雖然聖上早就說過,百姓不能翻天,但那些六國士子和遺族一旦動起來,就會成為大威脅,可臣下確實沒有聖上之深遠。”
胡亥放緩了語氣“千裡之堤,潰於蟻穴,諸卿們不要小看了百姓的力量。另外就是,人若病,則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已經發生禍及數郡的大麻煩,就不能速決。”
他從沙盤邊走開,麵向公卿們“自章邯領秦銳在山東掃滅叛亂,戰無不勝,儘心儘力,但結果是讓散亂的各諸侯最終畏秦而聯手。伐趙,換上了比秦銳更強大、老秦卒組成的秦嘯,結果正好趕上諸侯軍聯合,一下就將我大秦兵雖強然數量不足的弱點暴露了。現在既然山東皆反,就如當年大將軍翦伐楚,非舉國召六十萬卒不可。”
胡亥冷笑了一聲“就以現在關中壯夫數量,六十萬也不是湊不出來,但我們有必要在諸侯聯軍氣勢正盛的時候去耗損人力、兵甲和糧秣嗎?”
三公九卿中,曹參同學已經悄悄去了商縣準備暗通劉邦,叔孫通同學沒太關注山東戰場,胡毋敬同學於一年前帶術士終於在皇帝指定的雍國之地找到適合挖洞建陵的小山,正在做著陵墓設計和準備施工之類的“大事”,除這幾人外的其他人差不多此刻都在六英宮,胡亥抓住這個時機,準備徹底統一公卿們的思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胡亥主要想說服的就是與馮劫有差不多心思的宗正贏騰、禦史大夫頓弱、計相張蒼等老臣和衛尉王翳等不太服氣的軍方人物,而這些人因為比秦銳更強的秦嘯竟然铩羽而歸,還被諸侯聯軍追著屁股跑,這樣的現實讓他們也很沮喪,同時也對小皇帝的深遠目光更加敬畏。知道內情的諸如陳平、姚賈、公子嬰等人早就把皇帝當了聖人,反而沒顯出什麼特彆的表情。
馮去疾是個乖老頭兒,規規矩矩的執行者,一心所想就是皇帝交待什麼就把什麼做好,也因此對自家兒子總若有若無的跟小皇帝較勁很擔心。現在皇帝把話說到了這種程度,丞相作為百官之首必須表表態了。
“聖上,”他抬手施禮“聖上在山東反叛之初就定下閉關自守的最後方略,乃聖上謹慎長遠、優先保障大秦基業不失之舉。而我大秦向來重武,將軍們對山東那些黔首輕視也屬常理,對敗於秦旅的六國遺族鄙夷更為正常。將軍們並不敢質疑聖意,隻是希望能儘自身努力挽回山東局勢,這也是一片忠君忠秦之心。”
看胡亥沒有現出什麼特彆的表情,馮去疾吸了一口氣接著說“現今山東局勢已危,相信將軍們會對聖上的聖斷更為敬服,必會依聖意全力保住關中基業,積蓄國力,為聖上聖斷所言日後山東各勢力間互爭之後,做好再複山東江山的準備。”
幾個當初傾向馮劫的人與馮劫一道行正拜禮,相當於給皇帝認個錯。
情勢比人強,王離都戰敗了,要是不舉全國之力顯然不可能蕩平山東,而舉全國之力在山東大殺一場,皇帝認為硬碰硬不值得,他們也同樣認為不值得。
“卿等免禮。”胡亥終於鬆了一口氣,至少現在看著這些內心反對閉關自守的大臣是誠懇的。
之前他密詔王離敗戰,是擔心蝴蝶效應讓項羽沒有殺了宋義,而宋義帶領的楚軍能不能如曆史上項羽帶領的楚軍那麼強,他心裡沒底。若宋義手中的楚軍沒有項羽那麼強,最終結果就很難說,甚至可能鬨成僵局變成持久戰。就算王離將四國軍分彆擊敗,也最多就是擊潰,潰卒收攏起來依舊還是一支叛軍,那在山東的秦軍就完全陷在泥潭裡了。
好在項羽還是殺了宋義,強勢攻擊秦軍,讓王離不需要刻意敗戰,隻需要考慮如何將這支老秦勁旅安全帶回關中就可以。
“現在,所有的思路都要完全的、全心全意的放在如何力保關中和巴蜀不失上,並且還要儘力保存仍在山東的秦卒安全回返,從江水峽口到函穀關以及軹關陘、白陘一線以東,連同長平、屯留全都放棄。當然,如何放棄要有個方略,要顯得是在山東諸侯軍的壓力下不得不放棄。待王離、任囂入函穀後就放出消息,放棄山東是朕這個昏君的詔令,因為山東總是有壞消息來,朕心不樂,乾脆不要了,落個耳朵清淨。”
“臣等奉詔。”在場的公卿們齊齊整整的行禮。
穎陰城頭,劉邦和張良、酈食其正在看夕陽,西下的太陽由一道道彎彎曲曲的紅雲映襯著,散發著橘紅色的光芒,構成美麗的晚霞。
“明日又是一個熱辣辣的晴好天氣。”酈食其不知是在抱怨,還是在期冀。
“明日全軍就要啟程開赴南陽郡了,天氣炎熱對行軍不利。”劉邦這句話倒是直接抱怨了,他把頭轉向張良“子房此番得韓王允,隨本侯一同伐秦,某對韓王的慷慨略有不安,韓王是真的願意先生暫離嗎?”
張良嘴角浮出一個微笑“大王要仆謝沛公,由於沛公所助,大王不但已得十餘城,還得到韓都陽翟,更因沛公威名及所助糧秣兵甲而獲卒二萬。因沛公臨,加上上將軍(項羽)敗王離,現潁川郡內已經沒有能撼動大王之軍。如此大恩,大王誠意願仆襄助沛公破秦。若沛公可為關中王,大王還望能得關中王的更大扶助。”
劉邦攻雒陽不克轉道潁川,在潁川郡內倒是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無城不破,穎陽、陽翟和周邊十餘小城一一拿下,作為禮物送給韓王成,一路招募到二萬流卒也直接送給了韓王。
在劉邦看來,這些城池和軍卒若能換到張良隨軍,還是自己大賺。城池非劉邦所願,反正他要去奪南陽,軍卒送人雖然有點兒肉疼,但到了南陽應該還能招募到。
張良的話讓劉邦很安心。韓王成是不是真心願意把張良借給自己去伐秦他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張良本人是否願意暫時離開韓王。
橘紅色的夕陽已經有一半落到遠方原野中的樹叢之下,映照在劉邦臉上泛出金紅。他滿意的向張良拱手“某盼軍師隨軍相助,如魚盼水,此番得遂所願。取南陽而望武關是軍師早定得方略,明日啟程,軍師還有什麼大略需要叮囑本侯?”
張良想了想“軍事,既然仆隨沛公而行,當隨機而變。不過仆確有一事想要奏告,還望沛公能從之。”
沛公這個稱呼不過是劉邦起事之初給自己起的名號,屬於自己給自己貼金。現在劉邦有楚懷王欽封的武安侯爵位,所以身邊已經無人再稱沛公。不過張良稱沛公讓劉邦還是很高興的,因為這讓他想起初遇張良後張良曾給他的很大助力,讓沛公這個稱呼都變得親切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