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在外繼續輾轉了一段時間,確定無人跟蹤後,直接傳送回到嘯風城。
沒有過多耽擱,他立即進入太極陽魚內選擇一片空地,投入到新型殺傷法寶的製作中。
當初設計裂空三型時,其外型是模仿記憶中火箭和導彈的外型。
效果雖然不錯,但總歸是“照虎花貓”,沒有對外形的風阻係數儘最大程度優化。
現在既然要改進法寶,外形自然也不能忽視。
徐毅首先製作了一台超級風扇,構造了一個強力風洞,用於測試風阻效果。
運動是相對的。
將設計好的導彈模型固定住,放在狂風下測試,等同於導彈在狂風中飛行。
隻要風力恒定,風阻係數越小的模型,固定其位置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小。
他的思路沒有問題,可是在實踐中很快就遇到了困難。
無論他如何改進超級風扇,吹出的風力都達到了瓶頸。
風扇後方已經被吸到接近真空的狀態,無風可吹!
這種風力還達不到徐毅的實驗要求。
持續不斷的風力無法保證,徐毅立即轉換思路。
“爆炸雖然隻有短短一瞬,但其衝擊波可以視作超級強風,同樣可以起到測試效果。”
徐毅將固定導彈模型的後方加裝“彈簧”支撐,並且為其設置了指針記錄極限壓縮刻度。
這“彈簧”並無實體,實際是一個排斥陣法。
同等威力的爆炸下,彈簧壓縮刻度變化越小,其風阻係數越小。
隻有手臂大小的裂空三型,其儲物袋被卸下,徐毅直接往其中裝填炎石灰粉。
這種起爆威力對於一個手臂大的導彈模型已經足夠。
為了避免摩擦和慣性的影響,徐毅讓整個模型在測試時一直處於懸浮狀態。
事實證明他的方法是可行的。
這種爆炸衝擊波產生的“風力”效果拔群。
風阻係數大的模型承受過多衝擊,會直接碎裂。
風阻係數小的,隻是在原地彈動,大部分爆炸力道都被其外形卸下。
徐毅不斷調整模型外觀,逐漸接近最優解。
“想不到竟然是類似水滴的形狀。”
這種外型可以穩定表麵層流,減小尾部湍流,比起過去徐毅模仿的火箭外型有了極大進步。
“兩個世界終究不同,我如果照搬照抄那邊的經驗,行事固步自封,將來極有可能因此吃大虧。”
工質推進的火箭,為了給發動機留下噴口,所以其底部是平口。
直筒型的外觀,也是對工藝和成本的妥協。
現在他的靈力導彈沒有這些因素製約,使用完美氣動外型正好合適。
“不過圓頭細尾的優點是飛行阻力小,其穿刺能力是一個短板。”
空氣是流體,而地麵、建築、修士都可算作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