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擊是個不錯的點子,隻是由於地形原因導致清軍跟進的隊伍會很長,至少三四裡地,所以是伏其頭還是伏其腰,又或伏其尾呢?
伏頭被王五排除,因為打頭的是剛剛逃(放)回去的馬騰雲部殘兵。
伏擊這幫殘兵除了打草驚蛇,暴露明軍設伏意圖外,對打擊後麵的綠營兵起不到任何作用。
甚至反而會讓明軍陷入與綠營的苦戰,將一場伏擊戰生生打成消耗戰。
那樣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畢竟明軍就這麼點人,整個西線實際也已崩盤。
沒有外援的明軍一旦被清軍纏上咬住,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突出去。
伏尾的話,過了伏擊圈的清軍大隊人馬也不是明軍能一口吃掉的,同樣也會陷入苦戰。
本著儘可能減少自身傷亡,最大程度殺傷敵有生力量的原則,王五決定伏腰。
問題是伏腰固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敵我實力差距太大,缺乏火器的明軍儘管有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怕也沒有可能第一時間就將清軍徹底攪亂,使他們失去指揮體係從而崩潰。
如何在伏擊打響後迅速“癱瘓”掉清軍的指揮體係,就成了王五必須思考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當得知從馬部繳獲的藥子有幾百斤後,他靈光一閃想到了“地雷戰”。
當然不是真去搞什麼地雷,又或石頭雷、天女散花什麼的,而是讓人將火藥全部集中起來加以引爆。
通過爆炸帶來的威力和聲勢令清軍隊伍大亂,如此明軍再行衝殺才能讓慌亂的清軍無法形成有效抵抗。
眾人聽了這個主意都說甚妙,王五兄弟不但能打,腦子也是好使。
爆破任務交給了老順軍出身的許德義。
他們對爆破十分在行,甚至可以說是專家。
因為劉體純部於夔東明軍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
那就是他們精於挖地道和爆破!
劉體純本人更是此間高手,用“爆破小能手”來形容這位抗清大將再是形象不過。
前年明軍在劉體純、李來亨指揮下猛攻西線清軍駐守的巫山城時,劉體純就曾開挖地道意圖用爆破的辦法拿下此城。
可惜,由於清四川總督李國英發現了明軍給攻城部隊運糧的餉道,就派幾百名清軍化裝為明軍潛伏在糧路上不斷襲擊明軍的運糧隊。
導致攻城的明軍由於斷糧吃不飽肚子沒有力氣開挖地道,最後不得不被迫撤走。
從而徹底喪失戰略主動。
其實爆破這種攻城手段不止老順軍會用,大西軍那邊也很擅長,然而清廷徹底立足中國後,爆破這種有效攻城手段卻在清軍那裡失傳了。
一直到廣西老表橫空出世,這種農民軍慣用的爆破手段才再次出現在戰爭史上。
南京城就是被太平軍用火藥爆塌的。
王五的想法是在清軍必經之地開挖路麵掩埋火藥,然後用火繩遠距離引爆。
他尚不清楚現在的火藥集中使用爆炸的威力有多大,但肯定爆炸會產生大量的濃煙,而這些煙霧也是明軍進攻的好幫手,不僅會讓混亂中的清軍視野受限,也會讓他們因為看不清戰場變得更加恐慌。
埋火藥的地方再布置大量鉛子、碎石,則爆炸後殺傷力更大。
近距離的話,鐵甲都會被洞穿。
說乾就乾!
誰知許德義實地查看後告訴王五他們沒有辦法在路上挖坑埋藥,因為路麵凍得太結實,他們也沒有挖路的工具。
而且就算能埋下火藥,也沒法用火繩遠距離點火引爆。
原因是火繩必須埋在積雪中才不會被清軍察覺,但那樣一來火繩肯定受潮根本沒法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