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初顯然早就想到如何解決廣西,其道“廣西綠營多是定南王舊部,現由定南王婿孫延齡節製,孫延齡年少得誌,為人狂妄,王爺隻要極力拉攏,甚至許其王爵,其必願意響應王爺,另廣西諸將馬雄、馬承蔭、郭義、線國安等人都可聯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孔有德舊部全部安置在廣西,廣西也是當年順治許給孔有德的藩屬地,雖然孔有德戰死,但其部下還是實質得到了廣西,形成了沒有藩王的藩鎮。
因此清廷削藩的話,同樣也會收取廣西孔有德舊部的權力。
事涉自身利益,加之眼下形勢於清廷極度不利,吳三桂隻要能拉攏住孫延齡,劉玄初斷定廣西很有可能會是第一個響應雲南的大省。
如果不是他身體不行,肯定要親自去廣西說服孫延齡,再聯合廣東楊遇明、祖澤清對尚家形成包圍之勢,迫使平南藩下那幾萬精兵成為抗清另一大集團。
“福建耿繼茂與清廷有弑父之仇,耿家也一直被清廷監視打壓,縱是耿繼茂不願響應王爺也不會與王爺為敵,王爺可派人至福州與耿繼茂密談,許以江浙利益,耿繼茂多半就會心動”
劉玄初說話時不住咳嗽,吳三桂看在眼中頗是自責。
悔去年不應該把劉玄初發配到曲靖,使得這位謀士成了如今的病癆樣。
想到劉玄初去了曲靖也一直在為自己謀劃,心中更是愧疚。
方光琛忽的提到一人,說此人可做耿繼茂的“工作”。
這人便是浙江總督趙廷臣。
趙廷臣於順治十五年出任貴州巡撫,次年即擢升雲貴總督。
因趙廷臣在雲貴與吳三桂“合作愉快”,遇事多為吳三桂上折子辯駁,如前年吳三桂被收取平西大將軍印時,趙廷臣就上書認為此舉不妥,故被清廷認為趙廷臣已為吳三桂拉攏,為免雲貴徹底淪為吳三桂地盤,燕京方麵便調趙廷臣轉任浙江總督。
又拆雲貴總督為雲南總督、貴州總督各一。
雲南總督卞三元,貴州總督楊茂勳。
有趙廷臣這個浙江總督為吳三桂許給耿家的江浙利益“背書”,耿繼茂不可能不為所動。
耿家隻要出兵北上,江浙方麵的清軍就得被耿家拖著,如此放眼長江以南,除了江西和湖南外,清廷已然是無兵可用。
“我與君鄰過命交情,其當不負我。”
吳三桂請方光琛替他寫信給趙廷臣,不求廷臣於浙江起兵響應於他,但求能說服耿家父子北上即可。
稍頓,有些遲疑道“自古出師有名,本王是不是先給燕京上道折子請求撤藩?”
“王爺糊塗!”
劉玄初和方光琛幾乎同時出聲。
兩位謀士的同時反對讓吳三桂不由愣住。
方光琛苦笑道“今日局麵,王爺縱是連上十八道奏疏請求撤藩,燕京也不會同意。燕京若不同意撤藩,王爺如何師出有名?天下人又如何看王爺藩下將士又如何看王爺?”
直指此舉除了讓自身陷於被動,無任何好處,甚至還會影響動搖藩下十幾萬將士的軍心。
吳三桂恍然大悟,再不提上書撤藩。
劉玄初也指藩下十數萬將士連同家眷已在雲南安置了四五年,此時起兵北上縱是將士有些想不明白,因紮根雲南時間不長,在當地形成的利益不多,因而於起兵一事多半不會反對。
隻要“輿論”上做到位,將士封賞到位,軍心士氣必高昂無比。
但要再拖個十年八年,恐怕這些已經自視為滇人、成家立業生子的將士就不願意冒這風險了。
吳三桂聽的不住點頭,繼而又問二位謀士“那本王以何名義起兵?”
劉玄初脫口便道“明亡未久,人心思奮,宜立明後,奉以東征,老臣宿將,無不願為前驅矣!”
意擁立明韓王為天子以複明號令天下。
未想方光琛卻反對道“當年出關乞師,力不足也,此可解;至明永曆已竄蠻夷中,必擒而殺之,此不可解矣。篦子坡之事可一行之,又再行之乎”
“這”
方光琛的話擊中吳三桂心中最痛處,其知以複明為號好處很大,但實是過不了心中那道坎。
“當下自立絕不是上策,不如王爺自號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以興明討虜,恢複漢人天下為號召。”
劉玄初提出折中意見。
“興明討虜”非“複明討虜”,一字之差,看著差不多,將來卻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喜歡抗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抗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