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家老小性命係在人手裡外,主要也是因為抗清形勢大好,讓他看到了希望。
人一旦有了希望,動力就會足。
“如果吳三桂自立為帝,恐怕耿家、鄭家都不會聽從其指揮,屆時各打各的很容易被清廷分而治之,唯今之計隻有一個辦法。”
駐防漢陽的忠勇鎮統製田文提出一個大膽想法,就是馬上護送韓王去武昌,爾後爭取勸說吳三桂擁立韓王為帝。
事到如今,擁立韓王的確是最好的辦法,武昌老張先前搞政治敲詐時也將韓王擺在了台麵。
當時因為王士元的存在,王五並沒有積極推動這一方案,現在看來不推韓王也得推了。
要不然吳三桂真如前世曆史那般自立,下半場恐怕就要給人家追平比分了。
當下決定馬上渡江同張長庚、馬寶等人商議此事,等吳三桂抵達武昌諸將聯名勸諫,哪怕不能使韓王登基為帝,也要確保吳三桂不自立。
至少在攻破燕京前不能自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九月除了西北戰局有些不順外,其它地方進展很順。
乾的比吳三桂還賣力的耿精忠在浙江打的很順,眼下正在準備攻打杭州,一旦拿下杭州耿軍就可以北上攻打南京。
燕京方麵沒有放棄對耿家的策反。
平南將軍賴塔率4000滿蒙八旗兵進抵江寧後,派隨軍的工部郎中周襄緒,原靖南藩下一等護衛陳嘉猷攜詔書招撫耿家父子。
鼇拜用的是離間計,於詔書中說吳三桂是半路被迫加入大清的投誠之人,與大清關係本就不深,且一直為大清疑忌。
但耿家就不同了,先靖南王耿仲明是在大清於關外艱難“創業”時期航海來歸,與大清是患難與共的關係。
因此鼇拜讓周襄緒對耿家父子明言,若耿家父子能追念累朝恩德及伊祖父忠藎遺言,革心悔禍,投誠自歸,將侵犯內地海賊速剿圖功,即敕免前罪,視之如初。
也就是說隻要耿軍退出浙江和江西,轉而去打海賊鄭家,那耿家依舊是大清世襲罔替的靖南王。
耿精忠的回答是將周襄緒、陳嘉猷推出轅門斬首。
如此強硬態度自是與耿軍進展太順有關,因為耿精忠的強勢,耿軍上下也均是賣力,江浙戰局整體有利於耿軍。
平南將軍賴塔抵達江寧後躊躇不前,不敢冒然南下浙江解杭州之圍,反而不斷向燕京求援告急。
燕京遂調取宣府、山海關等處兵馬5600人南下歸賴塔指揮,用以加強江浙守衛力量。
這意味清廷實際在關內已經沒有足夠的野戰之兵可用。
吳軍分兵攻打江西和廣東的兩路兵馬也沒有遇到清軍的激烈抵抗,進展都較順利。
“國際形勢”於九月底時也發生大變。
廣東巡撫劉秉政於十七日急報燕京,說交趾國知廣西孫延齡叛逆,乘機蠢動,陳兵邊界,其情叵測。
吳三桂造反消息被燕京的朝鮮使臣緊急傳回國內後,朝鮮不少官員和儒生集體到宮門前請願,要求國王李棩乘時起兵報宗國大明之仇。
儒生羅碩佐、趙顯期等相繼上疏,大意是吳三桂“既據南方,蒙古亦不親附,天下事變,近在目前,乘此機會,練兵峙糧,大可以複仇雪恥,小可以安國保民”。
朝鮮方麵之所以積極要求國王李棩伐清,乃是因為朝鮮讀書人看來中國自春秋以來,得天下之正統者唯漢、唐、宋、明四朝。
尤其明朝更是朝鮮人心中最完美的正統王朝,且明朝對朝鮮有再造之恩,因而替宗主複仇驅逐滿虜乃是朝鮮天生責任和道義。
朝鮮派在燕京的使臣李之翼秘密給國王提出三項主張。
第一朝鮮立即舉國動員北伐遼東;
第二通過海上與台灣鄭氏聯手;
第三馬上與滿虜斷交。
三項主張因朝鮮國力不允許,因此國王李棩沒有采納,隻叫遣燕使多方搜集情報供國內判斷。
李之翼悲歎之下於手下說道“他日中原恢複,我國何麵目可立?”
琉球方麵在耿精忠使者抵達後,立即同意向耿軍製造火藥急需的硫磺,同時派員同耿家建立聯係,儘管無力派出兵馬助戰,琉球國也是竭儘所能為抗清勢力幫助。
緬甸方麵在得知吳三桂起兵反清後,君臣儘是無語,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原撤在緬甸北部地區的明晉王李定國餘部數千人聞訊亦自發組織,派人前往昆明同吳三桂留守昆明的大將胡國柱接洽,願北上接受吳軍指揮共同抗清。
這些年陸續投降清廷的西營、順營將領此時也是心態各異,書信暗通吳軍者絡繹不絕。
國內國外形勢如何發展,如何精彩,均不是王五關心之事。
二十一號,他由漢陽渡江前往武昌。
此前的十九號,增援武昌的九江水師突遭張長庚部襲擊,被迫退往下遊。
奉吳三桂之命至重慶順江而下的譚弘部水師亦成功抵達武昌,此舉標誌吳軍已具備渡江北上條件。
隻是見到老張後,王五有些犯難。
禮節問題。
因為老張如今是定北王。
正兒八經的郡王。
而他隻是湖廣路總管,按吳三桂剛剛搭建的草台三太子政權的製度,總管見了郡王得行大禮。
老張也是講究人,所以站在那不動。
王五也沒動。
二人就這麼你看我,我看你的僵持了一柱香時辰後,老張方才心虛的輕咳一聲“下不為例。”
喜歡抗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抗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