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記
——讀蘇軾《題西林壁》有感
丙叔佩史
群山莽莽石崢嶸,
樹影斑駁草菲微。
霧鎖峰巒靈氣淺,
鶴唳雲端逸興飛。
崖畔苔痕露翠色,
澗底泉響漱清輝。
大美自然藏奧秘,
人間罕覯待揭秘。
賞析
《莽山記》這首七言律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壯闊且略帶神秘氣息的自然景觀畫卷,展現出作者對自然界奇異美景的由衷讚歎與向往之情。下麵是對該詩的逐句解析與藝術特色賞析
1“群山莽莽石崢嶸,樹影斑駁草菲微。”
這一聯運用排比手法將群山連綿起伏、險峻雄偉的形態特征呈現得淋漓儘致。用“莽莽”來形容山脈規模宏大壯觀;“石崢嶸”則暗示其山體堅硬挺拔、錯落有致。隨後通過“樹影斑駁”與“草菲微”的對照描寫,展現出了生態環境雖相對貧瘠,但仍有少許植物頑強生存於其間,透露出勃勃生機。這一組詞語搭配既勾勒出大自然固有的粗獷野性之美,也為後續情節埋下伏筆。
2“霧鎖峰巒靈氣淺,鶴唳雲端逸興飛。”
頷聯中“霧鎖”二字極為精妙,形象地再現了濃密雲霧繚繞於山巔之上、彌漫整個山穀的場景。在這裡,“鎖”字賦予雲霧動態感,仿佛自然力量將山嶺牢牢包裹住一般。緊接著以“靈氣淺”描述霧氣朦朧中透出的淡淡仙氣,增添幾分空靈韻味。而後,“鶴唳雲端”用典故寄托了人們對超凡脫俗生活的向往,“逸興”一詞則點明了人物心境,體現出逍遙自在的心態。兩者結合,形成了令人神往的空中仙境畫麵。
3“崖畔苔痕露翠色,澗底泉響漱清輝。”
頸聯中選取了兩個典型細節來體現山間幽靜之美一是岩石縫隙間生長出來的綠色苔蘚,二是山澗中流淌的清澈泉水。前者預示著即便在嚴峻環境下亦能顯現生命奇跡;後者則以其輕靈悠揚之音洗滌靈魂、淨化心靈。二者相互襯托,形成一幅動靜結合、和諧共生的山水畫卷。尤其是“露翠色”與“漱清輝”的搭配,更添幾分清新雅致之意,令人賞心悅目。
4“大美自然藏奧秘,人間罕覯待揭秘。”
尾聯是對前麵景致綜合概括與提煉升華。通過直接表達方式讚美大自然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特點,並寄寓了探索未知領域、揭開自然麵紗的美好願望。此句不僅總結了全詩主旨,也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空間。整個詩句通讀下來,既有磅礴大氣之勢,又有細膩柔美之處,充分展示出中國古典文學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魅力。
《莽山記》通過嫻熟運用擬人、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精心構築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山水畫麵。全詩語調平緩卻不乏力度,遣詞造句考究而含蓄,富含哲學意味。通過山、水、雲、石、木、禽、泉等元素交織穿插,構建出層次分明、構圖嚴謹的整體布局。這些都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卓越創造力。
總之,《莽山記》以其獨特的視角、細膩的情愫、精湛的表現形式吸引著古今中外無數讀者,成為中國古典詩詞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它不僅是對自然風光直觀描摹,更深層次地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啟示人們保護生態、珍惜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快速變遷背景下,重溫此類佳作,有助於喚醒大眾環保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觀深入人心。
翻開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蘇軾《題西林壁》——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麵看,廬山是連綿不斷的山嶺;側麵觀察,則變成了層層疊嶂的山峰。無論是遠眺還是近觀,無論是仰望抑或是俯瞰,廬山都呈現出各異的風貌。為什麼不能辨認出廬山的真實樣貌呢?原因就在於置身於此山之內,被四周景色所包圍,無法獲得全麵客觀的認識。
蘇軾在他的詩作中巧妙地運用了“橫”、“側”、“遠近”以及“高低”這些方位詞彙來描繪廬山那獨特而又多變的地貌特征。通過這樣細致入微且精準到位的描寫,廬山那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的魅力得以淋漓儘致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時而宛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橫臥於大地之上,時而又如一位嬌羞的少女側臥在青山綠水之間;從遠處眺望,它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而當靠近觀賞時,卻又能發現它細膩柔美的一麵;有時它高聳入雲,直插天際,令人心生敬畏之情,有時又低矮平緩,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變遷。
緊接著,蘇軾更是彆出心裁地用“真麵目”這一詞彙來指代事物的本質和內在含義。如此一來,便深刻地揭示出了觀察方式與最終得出的結論之間那種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僅僅局限於某一個特定的角度或者距離去看待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就無法真正了解到事物的全貌及其真實本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而詩中的最後一句——“隻緣身在此山中”無疑成為了整幅畫卷的點睛之筆。這句話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瞬間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角落。它旨在闡明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常常被人忽略的道理很多時候,由於我們自身所處的位置、立場以及擁有的信息量有限等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們對於一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往往難以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和認知。相反,我們更多的時候會受到自己主觀意識的左右,從而對事物產生片麵甚至錯誤的理解。
整首詩歌都以一種極為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方式,引領著讀者們深入思考個人在思維方式以及信息獲取途徑等方麵可能存在的種種局限性。這種反思不僅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理解他人,同時也能夠促使我們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體係,以便在麵對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作品蘊含著極高的思想啟發價值,值得我們反複品味和琢磨。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乃是由宋代赫赫有名的文學巨匠蘇軾揮毫潑墨而成。在這首詩中,蘇軾巧妙地借廬山之景,深入淺出地道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富含哲理的觀點。
當我們從正麵去審視廬山之時,它呈現出一種雄偉壯觀、連綿起伏的景象;然而,若轉換視角,從反麵觀察這座名山,則會發現其山勢險峻、奇峰羅列,與之前所見大相徑庭。正是這種對同一對象——廬山的不同視角的描繪,生動形象地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們在麵對日常瑣事以及紛繁複雜的社會事務時,常常會因為自身所處的特定角度或者周圍環境的局限而受到影響,進而造成認知上的偏差。
整首詩語言簡潔明快卻又凝練深邃,寥寥數語間便將這一哲理闡釋得淋漓儘致,令人回味無窮。正因如此,它不僅被後世傳頌不衰,更被譽為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之一,在中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化長河中穩穩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一席之地。
喜歡唐詩宋詞漫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唐詩宋詞漫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