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一月十三,不下雪。
有了三匹馬一起砸煤灰,李恪第二天就有了三千空心煤,不過他還是隻有三兩車能拉貨。
李恪有了前兩次的經驗,這次直接帶著東西和人手去了另外禮部,戶部,刑部,吏部。
禮然而四部裡,前三部都看出這個東西省錢又實用,也都購買。
尤其是戶部尚書裴矩,在整個大唐,沒人能比他還在乎省錢的了。
不然也不會去李世民麵前鬨,還給李世民甩臉子。
但是到了吏部卻不買李恪的帳,不是因為李恪已經把三千根空心煤都賣完了,李恪都想好了,今天定下,明天直接拉過來。
到了吏部的李恪找到了左侍郎,給左侍郎推銷自己的空心煤。
左侍郎完全沒有前五部尚書的高興,聽完李恪的介紹後還皺著眉。
要知道六部每月都有預算開支,平常的筆墨紙硯,天冷了有買炭錢,天熱了有買冰錢,什麼桌子墊子杯子櫃子等等日常行政開銷。
如果能省一點,這些部門的人都會省一點下來,用來逢年過節一起吃頓飯什麼的。
還能作為主官對下官的獎賞或者家窮的補貼照顧。
所以前五部的尚書們對於空心煤最心動的就是省錢,但是到了吏部卻好像錢多一樣。
李恪才奇怪怎麼吏部不買自己的“省錢好幫手”。
吏部左侍郎以“主官在被調查受賄,錢財賬目都是吏部尚書管的,沒有他在其他人都不好管。”為由拒絕買李恪的空心煤。
李恪也不在乎吏部買不買,反正還有另外好多皇城大院沒去呢。
今天李恪賺了十五貫錢,但是李恪和尉遲寶琳心裡充滿了豪情。
人就是這樣,一但做出了成績,並且不斷做大,人的心理就會不斷膨脹。
因為現在是一月,長安城到了四月天氣就會變暖,也不那麼冷了。
所以李恪的空心煤紅利期一共是四個月,而皇城的辦事大院一共十一個大院,分彆是三省,六部,監察院,大理寺。
其中兵部需求最多,要求每個月供應三千根,禮部和都察院,大理寺人最少,三個合起來也才一千根需求。
也就是光皇城說一個月最少一萬一千根,還有皇宮呢,皇宮的需求更大,嬪妃皇子一大堆,個個都要,而且以太極宮為最多,李世民都算克製了,沒那麼多兒子。
還有哪些跟著伺候的貼身宮女們也能有自己的爐子,還有掖幽庭的女官宦官們。
當李恪和尉遲寶琳說出這些,尉遲寶琳頭一次覺得自己的大腦清醒,雙眼看向馬車外的景象,隻覺得四周的景象特彆的清晰,就好像頭一次睜眼看世界一樣。
尉遲寶琳以前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沒任何奮鬥的目標,他生來就能繼承老爹尉遲敬德的吳國公頭銜。
當李恪說出,他們一天能生產三千根空心煤,一個月就是九萬根,九萬根全賣了,就能一個月賺四十五萬貫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