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了溫彥博的話,怒氣稍減,但仍餘怒未消,說道
“那你說朕該如何?難道就這麼輕易原諒他?”
溫彥博思索片刻,說道
“陛下可先冷靜幾日,待氣消之後,再召魏大人入宮,君臣好好談談,化解誤會。
陛下以仁德之心待臣下,必能讓魏大人心悅誠服,也能為天下人樹立榜樣。”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
“也罷,朕就聽你之言,暫且壓下怒火。
但此事朕不會就這麼輕易過去,待日後再做定奪。”
溫彥博心中稍安,退出殿外,心中盤算著如何找機會讓李世民與魏征和解。
而此時的魏征,在家中聽聞李世民準了他的辭呈,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一方麵,他對自己的衝動有些後悔,畢竟他心中仍有報國之誌;
另一方麵,又覺得李世民如此輕易就準了他的辭呈,實在讓他心寒。
魏征更加覺得自己在李世民那裡,和在前麵五個老大那裡差不多。
魏征心想,還不如回去繼續當道士,當初不是元寶藏非要求我下山,我也不能受這麼多年罪。
魏征當下就讓家人收拾行李,咱們回老家去,不在這裡受氣了。
魏征為官清廉,家裡是真窮,根本沒什麼東西好打包的。
就在魏征一家即將啟程之時,杜如晦匆匆趕來。
“魏兄,這是要往何處去啊?”
杜如晦氣喘籲籲地問道。
魏征苦笑一聲,將事情原委道出。
杜如晦連連搖頭
“魏兄此舉不妥啊,陛下如今隻是一時之氣,陛下乃聖明之君。
深知魏兄之才,此等情形不過是君臣間的小小風波罷了。”
其實杜如晦早上的朝會就看出點不對勁,兵部和禦史台離的近。
在下屬那裡得知魏征脫了官服離開的禦史台,杜如晦那麼聰明的人也就知道怎麼回事。
魏征卻歎道
“我已心灰意冷,不想再卷入朝堂紛爭。”
杜如晦趕忙拉住他,
“魏兄且聽我一言,陛下近日雖準了辭呈,然心中未必真舍得魏兄離去。
溫大人正在設法調解,魏兄若是此刻離開,豈不是辜負了陛下往日的信任與器重?”
魏征心中一動,想起往昔李世民對他諸多倚重之事。
這時,魏征的五歲兒子,魏叔玉背著一個包袱,跑來稚聲稚氣地說
“爹爹,娘親問去哪裡?路遠就不收拾太多了。”
魏征望著孩子,心中一陣猶豫。
自己的誌向還沒得到實現,但是如今已經不是禦史了。
如果不走,不知道往常得罪的人,知道自己的下場會不會來報複自己。
杜如晦這人善斷,就是能見機行事,當機立斷的人。
馬上對著五歲魏叔玉說
“叔玉,哪裡都不去,你回去讓你娘親彆收拾了。”
魏叔玉睜著大眼睛看看杜如晦,又看看魏征,有些不知所措。
魏征看著孩子純真的麵龐,心中的猶豫愈發強烈。
杜如晦趁熱打鐵,繼續勸說道
“魏兄,你想想,你一生奔波,為的不就是能有一個明主,實現自己的報國之誌嗎?
陛下雖有一時之怒,但他的雄才大略和對賢才的渴望,你是最清楚不過的。
如今你若就此離去,不僅前功儘棄,也會讓天下有識之士惋惜。”
魏征沉默良久,緩緩說道
“可我已遞了辭呈,陛下也準了,如今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