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秀一所說,會議室裡一片混亂。
大家並不是隨意進行,而是好像各自都有固定的座位。
[最前麵是教授們的座位。]
“血液科、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還有放射腫瘤科、核醫學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全員出動啊。”
[多學科本來不就是這樣的嗎?]
“話雖如此……”
泰華醫院的多學科會議規模並沒有這麼大。
因為一次隻能篩選一名患者進行討論。
當然,手術科室通常隻有一個科室參加,甚至很多時候連該科室的所有人員都無法全部到場。
在華夏國醫療中,多學科會議並非診療的一部分,而隻是醫生們自行組織的一種類似小型學術研討會的活動。
多學科會議不僅沒有報酬,而且因為會乾擾其他診療工作,時間甚至被推遲到下午6點以後。
[大白天的……竟然能有這麼多人聚在一起。那誰來照顧患者呢?]
“所以說……是來醫院參觀的嗎?”
對於秀一和仲景來說,在他們正忙於看診和手術的時候,會議室卻擠滿了人,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李醫生,彆站在這兒,到那邊去。”
就在秀一有些不知所措地四處張望時,漢克拍了拍他的肩膀。
“啊,好的。”
“原本是教授們坐的位置,今天傑裡米醫生休假,你坐那兒就行。”
即使不用聽他說,也能很容易看出那是教授的座位。
周圍坐著的人看起來都年紀很大。
對秀一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壓力的座位。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好拒絕。
畢竟這是外國教授漢克推薦的座位。
於是他雙手整齊地放在身前,坐了下來。
“啊,好的。”
“坐得舒服點,不用太在意。”
說著,漢克指了指旁邊翹著二郎腿、甚至把手插在口袋裡晃悠的一個人。
“他是第一年的住院醫生。”
“啊?”
“這裡本來就是這樣,和華夏國不一樣。”
“啊,好的,我明白了。”
秀一點了點頭,稍微放鬆了一點雙手。
不過他並沒有翹二郎腿之類的動作。
“多學科會議現在開始。第一位患者是托馬斯,67歲男性。在本院進行的健康檢查中,觀察到頸部食管有一個約2厘米的腫塊,進行了組織檢查,診斷為早期癌症,今天入院,計劃明天手術,現在進行多學科討論。”
就在這時,多學科會議開始了。
與此同時,仲景歪了歪頭。
[這不是個很簡單的患者嗎?]
在前麵已經打開的三個屏幕中,最右邊是內鏡照片,中間是ct圖像,左邊是petct圖像。
一般的住院醫生可能不知道,但至少仲景和秀一不是。
他們一眼就已經製定好了手術方案。
‘嗯……直接做切除手術然後縫合就行了吧?’
[是的。無論切除邊緣留得多麼寬裕,位置在那裡的話,也不是那麼難的事情。如果實在不行,把小腸切一段移植過來就行了。]
‘手術後的治療也隻要進行抗癌治療就行了吧?’
[就是這樣。]
但是教授們開始了非常深入的討論。
首先是漢克發言。
“患者現在的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從ct上看,脖子很粗。”
“啊……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但是體重超標很多……手術後的情況就不知道了。”
“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嗎?”
“兩者都有。”
“嗯……手術的安全性令人擔憂,怎麼辦?”
坐在漢克對麵的一位教授點了點頭。
看他胸前掛的名牌,果然是胸外科的。
“手術入路是個問題……不過這將由耳鼻喉科在這裡處理,包括頸部淋巴結清掃。”
“好的,我們這邊會處理。幸運的是,影像上沒有觀察到腫瘤侵犯氣管。這樣進去就行了。”
說著,他在麵前的紙上快速畫了一幅圖,開始和耳鼻喉科一起解釋大致的手術入路。
“等等,等等。頸部淋巴結要清掃到什麼程度?左側第4級有疑似轉移的病灶。”
在解釋過程中,影像醫學科教授插了進來。
他一邊移動著中間的ct圖像。
果然,在他所說的地方觀察到了腫塊。
“從petct的葡萄糖攝取情況來看,轉移的可能性非常大。”
核醫學科教授補充了這句話。
他一邊移動著左邊的圖像。
於是耳鼻喉科教授點了點頭。
“那麼左側乾脆做外側頸部切除術……右側也這樣做。”
“好的。有答案了嗎?”
然後他再次看向漢克。
漢克沒有盲目點頭,而是看向了病理科。
“嗯。組織檢查顯示惡性程度為中度……安全邊緣隻要確保2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應該足以拉過來縫合。”
總結起來就是這樣。
患者體型肥胖,且有全身性疾病,但手術入路和切除並不困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先切除,清掃頸部淋巴結後開始抗癌治療。
“好的。那麼……根據切除邊緣的結果確定抗癌方案。隻要切除乾淨,就不一定需要放療,怎麼樣?”
“同意。但是如果邊緣有癌細胞,就必須進行抗癌放療。”
“好的。那麼……下一個病例。”
回過神來,已經過去了30分鐘。
因為有多位教授對診斷、手術、後續管理等進行了討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座的其他住院醫生似乎也認為理所當然。
但是秀一和仲景卻不這麼認為。
[不是開玩笑吧?]
‘所以說……所有患者的治療計劃都是這樣製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