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宋軍魂_四方誌保家衛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四方誌保家衛國 > 第6章 大宋軍魂

第6章 大宋軍魂(1 / 1)

一行人行走到第六個展櫃前,這個展櫃有兩件展品,一件是辛棄疾的佩劍,一隻毛筆。

大宋的山河,於歲月的浩渺長河中曲折蜿蜒,辛棄疾降生於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成長於亂世的烽火硝煙。自幼,他便展露非凡的靈慧與豪邁的氣魄,其心之所向,絕非風花雪月的閒情雅韻,亦非功名利祿的趨逐鑽營。

彼時,北方的金兵仿若洶湧惡浪,屢屢南向侵襲。所過之處,殘垣斷壁,焦土千裡,百姓如螻蟻般在戰火中倉皇奔命,流離失所。辛棄疾親睹這一幕幕慘絕人寰的人間煉獄之景,胸膛中的怒火仿若熾焰騰騰,蓄勢待發,恰似即將噴薄而出的火山,要將這世間的罪惡與黑暗一並焚毀。他日夜勤習武藝,精研兵書,那一本本厚重的典籍在他的摩挲翻閱之下,似是即將出鞘飲血的利刃,在磨礪中綻露寒芒。

辛棄疾弱冠之齡,便果敢地集結起一支義軍,於亂世的混沌昏暗中,毅然高擎抗金的烈烈旌旗。他一馬當先,引領著那群熱血滿腔的兒郎,在烽火蔽日的戰場上奮勇衝鋒,陷陣無前。戰場上,他身披堅甲,手執長槍,雙眸堅定如淵嶽磐石,渾然不懼生死的猙獰威脅。每一次與金兵的慘烈交鋒,皆是生與死的極限博弈,是血與火的無情熔煉。他的長槍恰似蛟龍怒海騰躍,在敵陣中左衝右突,寒光閃處,血花四濺,哀嚎盈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此乃他心底的激昂呐喊,是他對家國山河的滾燙熾熱誓言,聲震九霄,氣貫長虹

在此期間,辛棄疾曾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該詞生動地描繪了他對往昔軍旅生活的懷念以及壯誌未酬的悲憤

然南宋朝廷的孱弱與畏縮,卻似凜冽寒霜,無情地傾灑於他那熾熱的壯誌雄心之上,將其熊熊烈焰幾近撲滅。朝堂之上,主和派奸佞當道,他們貪戀一時的偏安逸樂,對金兵的殘暴侵略行徑,唯知一味地屈膝妥協,退讓苟安。辛棄疾屢番上書,言辭懇切,力陳抗金的宏謀偉略與決絕決心,卻如泥牛入海,屢屢被無情駁回。那些奸佞宵小之徒,視他如芒刺在背、肉中尖釘,遂對他施儘百般排擠傾軋之能事,欲將其除之而後快

辛棄疾終被罷官歸鄉,心中的怨憤懣與失落悵惘,若滔滔怒潮,洶湧澎湃難息。但他絕非就此沉淪頹喪,而是將深邃的目光投向民間的廣袤天地。在那片孕育著希望與苦難的土地上,他目睹百姓們於烈日寒霜下辛勤耕耘的佝僂身影,聆聽他們於暗夜幽歎中對太平生活的切切渴望。他自此俯身探入民生的疾苦幽微,以筆為刃,以墨為血,悉心記錄下百姓們的離合悲歡、喜怒哀愁“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這質樸的詞句,描繪出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祥和,亦飽含著他對百姓質樸生活的珍視與向往,於平淡之中蘊蓄著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

儘管遠離朝堂,再難親赴抗金的烽火前沿,但辛棄疾的心底深處,那份熾熱的家國眷戀從未有絲毫黯淡熄滅。他於鄉間僻壤,悉心組織民團,親授戰技,將自己畢生的軍事韜略與武學精要,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憨厚淳樸的百姓,以備他日山河破碎、胡虜再臨的危難之需。他篤信,隻要百姓們勠力同心,凝聚如磐,這片飽經磨難的土地之上,便依然會有希望的曙光破曉,依然會有不屈的力量崛起。

在辛棄疾罷官閒居上饒的日子裡,他的妻子範氏始終陪伴在側,不離不棄,宛如一抹暖陽,照拂著他那顆飽經滄桑的心。

初到帶湖,辛棄疾懷著對田園生活的憧憬與壯誌難酬的無奈,開始修築“稼軒”。範氏亦傾心參與其中,她親自挑選屋舍的布置物件,從樸素的窗簾到實用的桌椅,皆由她精心定奪。庭院之中,她親手植下花卉,每一朵盛開的花都飽含著她對新生活的期待與對丈夫的深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這般寧靜和美的生活畫卷裡,亦有範氏默默操持的身影。她與辛棄疾相伴於溪邊漫步,於亭中對飲,雖無繁華盛景,卻有著平凡日子裡的溫馨與安穩。

然而,命運的波瀾並未就此平息。帶湖莊園失火,那一場大火吞噬了他們多年的心血與回憶,辛棄疾痛心疾首,仿若又一次經曆了理想的崩塌。範氏雖亦悲傷,卻強忍著淚水,在廢墟之上安慰著丈夫。她柔弱的雙肩,此時成為了辛棄疾的依靠。她輕聲說道“君莫傷懷,隻要你我相伴,何處不可為家?”

於是,他們舉家遷至鉛山瓢泉。瓢泉之地,山水清幽,宛如世外桃源。辛棄疾漸漸在這田園生活裡尋得了一絲慰藉,他筆下的農事之樂,亦有範氏的功勞。當他“夜雨醉瓜廬”時,是範氏在一旁默默守護,為他披上禦寒的衣衫;當他“春水行秧馬”時,範氏亦在田埂上含笑眺望,眼中滿是對丈夫的愛意與自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辛棄疾對百姓生計的關心,範氏亦是全力支持。她時常隨著丈夫走訪鄰裡,將家中的衣物、食物分發給貧苦之人。有一年大旱,範氏與辛棄疾一同在庭院中設壇祈雨,她虔誠的模樣,令辛棄疾動容。待雨水降下,她又與村民們一同歡慶,那爽朗的笑聲回蕩在瓢泉的上空。

但在靜謐的夜晚,辛棄疾獨處書房,望著牆上的寶劍,仍會不時長籲短歎。範氏看在眼裡,疼在心中。她會在此時端來一杯熱茶,坐在辛棄疾身旁,輕輕握住他的手。“夫君,你心懷天下,此誌可嘉。然當下時光,你我相伴亦為珍貴。且寬心些,或許轉機就在不遠。”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似能撫平辛棄疾內心的焦躁。

有一回,辛棄疾舊疾複發,臥床不起。範氏日夜守在床邊,悉心照料。她親自煎藥喂水,為他擦拭身體,眼中滿是憂慮與關切。在她的精心護理下,辛棄疾漸漸康複。病愈後的辛棄疾對範氏更是充滿感激與愛意,他為範氏寫下一首小詞“卿似春風柔繞指,伴吾幽夢度流年。瓢泉歲月情無限,共話桑麻心亦甜。”

歲月悠悠,他們在瓢泉的日子就這樣緩緩流淌。雖有報國無門的愁悶,卻也有著夫妻間的情深意篤。範氏用她的溫柔、堅韌與愛意,陪伴著辛棄疾度過了這漫長的閒居歲月,成為他生命中最堅實的依靠與最溫暖的港灣。

辛棄疾以64歲的高齡再度出山,奔赴鎮江抗金前線。他的雙鬢早已斑白,身軀也不複往昔的矯健,但那雙眼眸中燃燒的熾熱火焰,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濃烈。

初到鎮江,辛棄疾便馬不停蹄地投身於軍事籌備之中。他登上北固亭,極目遠眺,望著那曾經被金兵鐵蹄踐踏過的江北大地,心中五味雜陳。滔滔江水奔騰東去,似在訴說著無儘的滄桑往事。江風呼嘯而過,吹起他的白發與衣袂,他仿佛看到了當年孫權在此建都時的雄圖霸業,又似乎聽到了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赫赫戰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他揮筆寫下這《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既是對往昔英雄的緬懷,更是對當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痛心疾首與對北伐大業的殷切期盼。

在軍營裡,辛棄疾親自勘察地形,繪製軍事地圖,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日夜操練士兵。他向年輕的將領們講述著自己年輕時在北方戰場上與金兵浴血奮戰的經曆,傳授他們排兵布陣的策略和克敵製勝的技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深知此次北伐關係重大,絕不能重蹈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兵而兵敗的覆轍。因此,他極力主張做好充分準備,等待最佳時機,然而,他的這些謹慎建議卻被一些急於求成的官員視為畏縮不前。

辛棄疾在鎮江積極籌備北伐期間,還不忘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和他們對北伐的支持力度。他看到百姓們雖然生活困苦,但依然對王師北定中原充滿期待,這更加堅定了他抗金複國的決心。他組織民眾修繕城防、籌備糧草,希望能為北伐戰爭堅實的後方保障。

然而,好景不長。南宋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複雜而激烈,辛棄疾剛正不阿的性格和他那強烈的主戰思想,使他成為了主和派官員攻擊的對象。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被彈劾罷職,黯然離開了鎮江前線。

離開鎮江那天,辛棄疾望著那尚未完成的抗金大業,望著那些與他並肩作戰的將士們,心中滿是悲憤與無奈。“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他仰天長歎,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知道,這或許是他此生最後一次為抗金複國而拚搏的機會,卻如此輕易地被剝奪。

回到鉛山瓢泉後,辛棄疾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大不如前。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對著牆上的寶劍發呆,回憶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經曆和未竟的事業。他時而悲憤地拍案而起,時而又黯然神傷地長籲短歎。但即便如此,他心中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民族命運的關切從未熄滅。他將自己的滿腔熱血和無儘悲憤都傾注於詩詞創作之中,那些流傳千古的佳作,成為了他在這黑暗時代中最後的呐喊。

韓侂胄倉促北伐,由於準備不足和戰略失誤,宋軍很快陷入困境,最終以失敗告終。南宋朝廷不得不再次屈辱求和,割地賠款。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徹底破滅,南宋王朝也將在這偏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歲月悠悠如矢,辛棄疾已屆暮年。他的身軀不再矯健如龍,往昔的颯爽英姿已被歲月的風霜侵蝕,兩鬢蒼蒼如霜雪覆頂。然他的眼眸深處,那團熾熱的火焰依舊灼灼燃燒,透著堅如金石的篤定與執著無悔的信念。一日,他踱步登上那座熟稔於心的山丘之巔,俯瞰著腳下這片他愛得深沉、痛得徹骨的大地。這片土地,承載了他一生的壯誌宏圖與綺夢幻想,見證了他的榮耀輝煌與落寞悵惘

他的思緒悠悠飄遠,憶起往昔的金戈鐵馬、崢嶸歲月,想起那些曾與他並肩浴血奮戰、生死與共的兄弟袍澤,心間五味雜陳,感慨萬千。此刻的他,已全然超脫了個人的得失榮辱、浮沉貴賤,亦不再縈懷於詩詞文章能否傳頌千秋、流芳萬古。他所牽念係懷的,唯有這片土地能否重歸安寧,百姓們能否掙脫苦難的枷鎖,暢享太平盛世的和樂幸福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辛棄疾偶爾也會與來訪的友人談論起國家的局勢,話語中雖仍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種對後人的期許。他期望年輕一代能夠汲取教訓,莫要重蹈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懦弱求和的覆轍。他對友人說“吾輩老矣,唯願後生可擔起複國之重任,莫使我大宋山河永淪敵手。”

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辛棄疾在瓢泉的故居中溘然長逝。那一夜,瓢泉的水似乎也在嗚咽,為這位英雄的離去而悲泣。他雖帶著無儘的遺憾而去,但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卻永遠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傳奇。後世之人,每當誦讀起他的詞作,都會被他那深沉的愛國情懷所打動,被他那雖九死而不悔的崇高精神所激勵,在歲月的長河中,他的光芒永不黯淡。

喜歡四方誌保家衛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方誌保家衛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四合院之我是大廚開始 原神之璃月的龍女殿下 直播化身壓力怪,爸媽被壓力哭了 海賊世界的自由人 鼴鼠戰紀 四合院:開局搶我房!我重拳出擊 這女神能處,邂逅就送小棉襖 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 無極之仙 一條鹹魚的我,如何飼養瘋批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