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似蔣冕,毛紀這樣的人,可能就連二分之一的時間都沒有,卻也被人尊稱一聲蔣公,毛公。
相比較於這些人,楊廷和更希望能擁有更好的搭檔,比如楊一清。
但是,話又說回來相比較楊一清,他更希望朝堂上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
正是因為聲音太多,人太多,不同的建議太多,不同的想法太多,才會導致國朝變成如今這副局麵。
互相掣肘的朝堂,才會晦澀,凝滯,叫人寸步難行。
這並不是說誰的想法,誰的建議就是錯的。
但道路萬般,必須擇一而行。
說實話,他甚至可以理解,已經故去的先皇帝,他的學生,這些年練兵打仗的政策。
單單從政令的角度來看,將野心一年比一年大的小王子,以及蒙古諸部驅逐出北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場擁有足夠震懾力的戰爭,能夠為十年乃至數十年的平靜打下基礎。
憲宗皇帝就是這麼乾的,天下人都小瞧了那位陛下,隻被他混亂的後宮,殘酷的西廠,自私的皇莊蒙蔽住了眼睛。
幾乎是個文人,都會認為,那是一個昏庸的皇帝。
但真正自成化皇帝時代慢慢走過來的楊廷和卻知道,那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陛下。
他的成化犁庭就非常能夠見識到一名皇帝的功底。
不做則已,任爾來去,做則做絕,犁庭掃穴。
整個建州三衛幾乎被屠乾淨了。
隻要是個聽聞過這場戰爭的人,都覺得憲宗皇帝殘忍嗜殺。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麼多年了,無論北邊有什麼動靜,邊疆怎麼不穩固,建州女真部落那邊的人,你是聽不到一絲一毫消息的。
可以預計,他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處於食物夠吃的狀態。
就連寒冬的白毛風,能餓死牲畜的寒冬,也不能讓他們出現饑荒。
很簡單的道理,人少了,東西就夠吃了。
因此,楊廷和可以理解皇帝建功立業的心思,可以理解為國家,在邊疆與敵人戰鬥的做法,甚至你皇帝本人親自帶兵跟人互砍,都是可以理解的。
太祖,太宗,宣宗就是親自拿刀和人互砍的好手,他們每次出征都是奔著滅人全家去的,這就是正麵榜樣,後來皇帝要學,就麻煩你學個全套的。
不能草草了之,不能準備不充分,不能什麼話都不聽,愣頭愣腦就上了。
有的地方,自己那位已經過世的學生做的很不錯,比如學習兵法,比如練兵,比如邊疆兵卒與京城團營換防以增強戰鬥力。
而在應州戰役中的表現,證明了他的準備沒有哪個是用不上的,全是正確,且充分的準備。
可其餘的地方,自己那位皇帝,又展現出了諸多缺點。
他的三分鐘熱度,以及貪玩好耍的特點,在應州戰役之後,表現的淋漓儘致。
既然決定了做過一場,那這一刀逮到機會了,就非得從天靈蓋劈到地湧穴不可。
不能顧及士卒傷亡,甚至你皇帝本人既然選擇了上馬殺敵,那就不要顧及生命,跟他拚命再說。
機會難得,一名皇帝,最基本的素質就得有貪婪這一項,哪怕是殺死一個人的功勞,這個人的人頭也得是達延汗,才配得上你朱厚照多年來的堅持。
在楊廷和看來,小王子兵馬,死的人數少於一半,受的損失少於一代人的休養生息功夫,那都不能被稱之為勝利,那就得叫勞民傷財。
因此他會毫不猶豫的就將一切關於應州大捷的相關內容潑墨抹黑,能如何醜化就如何醜化。
目前國朝已經沒有多餘的銀子再進行戰爭行為了。
國庫沒有,內帑,就算是有,也不能有。
必須要讓朝廷法度穩住,解決各地流民,流寇之害當為第一要務,再勸農桑,適當減少一些各地稅賦,讓下麵的先緩一口氣再說。
楊廷和再度微啜茶水,因為天氣寒涼,春暖雖綠大地,卻沒把北風消淨,因此,寒冽之意仍舊讓楊廷和感覺到了一陣想要縮手縮腳。
年年都有凍死的屍骨,這種屍骨在京畿地區也時常能夠看到。
伐柴燒炭者凍斃於山野,失雙親之幼童凍斃於破屋。
而這,又是不能去管,不得去管的事情。
國朝沒有餘力照顧這些人,國家的力量就這麼多,或者說國庫內稅賦需要預防的事情太多了,而能被凍死的這幫子人,屬於根本不需要施舍太多顧及的那一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事實上,大部分時候,收束住社會上層,不讓其觸角亂伸,就能算是一朝良臣,一朝明君了。
而楊廷和的目光,如同許多睿智首輔,擁有超絕遠卓目光的諸多前輩一樣,他的目光在更重要的問題上。
比如日趨嚴重的起義,比如愈發多的流民正轉變為流寇。
人沒飯吃,就會造反,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可國朝曆經百年,正是不斷朝著這個深淵滑落。
除了鐵腕與血腥,這種現象幾乎不可能被任何其他手段製止。
十年寒窗,能有幾個衝著為國為民不為家去的?
十年寒窗,若是我秀才不如平民,舉人不如秀才,進士不如舉人,我讀書有個屁用?
遠的不說,就說他楊廷和,如果沒有一幫子徒子徒孫支撐,你能做個屁的首輔?
而他們利用職權之便,為家族謀地產,田宅你敢阻止嗎?
那不是在刨根?自掘墳墓?
你楊廷和總是要退休的,到時候,旁人上位之後,你楊家接下來日子怎麼過?還能不能過?
但,問題該怎麼解決?
眼睜睜看著?不,那是絕對不妥當的行為,學劉瑾那瘋子,直接把什麼都捅一遍?
那是找死!自己敢這麼乾,絕對沒有劉瑾堅持的久,自己的徒子徒孫們就會是第一群捅刀子的人。
不會有人心甘情願奉送上自身的利益。
在大部分上層家族勢力的眼中看來,自身的利益好比身上長的肉,不會有人存在割肉飼民的精神。
這點,即使連自己,也是一樣,沒有任何區彆,不因首輔身份而高尚或卑劣半分。
楊廷和皺了皺眉頭,第四度飲茶,茶水已然半涼,飲之卻是半失茶水之味,吞而無苦,吐而無甘。
他心腸冷硬,腹中又有百轉千回,不忍一啜,潑灑出去,落於塵灰之中,卻是捏杯腕緊,潑而未儘,猶有數片殘茶,數滴涼水留於杯中。
楊廷和眼底心緒儘收,任何浮在表麵的東西都不曾出現過一般,宛如老僧入定。
正德十六年三月底,興王,入京!
喜歡大明嘉靖是我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嘉靖是我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