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後期,是一件費時又費力的事情。
從大量的鏡頭中選擇最適合的片段拚接成一部90分鐘的電影,是第一難。
從成型的電影中刪去不必要的鏡頭,這是第二難。
有的導演選不出合適的鏡頭,更多的導演舍不得刪去無用的鏡頭。
導演往往認為每一個鏡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從而舍不得將其從電影主線中刪去。
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電影時長過長,內容冗雜無聊。
此時便體現出剪輯師的作用。
好的剪輯師能夠敏銳分辨電影中那些鏡頭與劇情毫不相關,純粹是導演個人的惡趣味,並說服導演將其刪去,使電影更加精悍。
嬴佳沒有這個困擾,她對於剪輯所用的鏡頭爛熟於心,不存在“找不到”和“舍不得刪”的問題。
嬴佳的剪輯師,與其說是剪輯師,倒不如說是工具人,她隻需要嚴格按照嬴佳的要求剪輯,不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
電影《功夫》中多次使用交叉蒙太奇和象征蒙太奇的剪輯手法,本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但在嬴佳的操控下,剪輯工作並未出現任何意外,平穩地結束了。
嬴佳的大部分的精力花在特效製作和配樂上。
承接特效製作工作的是禹杭市一家知名特效公司,擁有豐富的電影後期製作的相關經驗,華國一半以上動作片的特效都是他們公司製作的額。
在嬴佳使用鈔能力後,特效公司全體員工加班加點,趕在大年三十完成了《功夫》初步的特效渲染工作。
電影後期特效花費時間一般比較長,除了技術問題外,導演與特效公司如何溝通也也有很大的影響。
導演向特效公司提出需求時,往往已經預設了影片最終呈現的效果,但在將腦中預設畫麵轉化為文字描述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導演的都會省去一部分信息。
不是他們不想描述,隻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被省去的信息也需要描述。
而特效師收到需求表,進行特效製作的過程則是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畫麵,對於導演省去的一部分信息,特效師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添加或替換上新的信息。
信息的省略、添加和替換,時常使得特效師製作出來的畫麵和導演想象的畫麵存在較大的差距。
導演發現差距後,會進一步細化需求表,讓特效師在原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最終達到導演的要求。
在這樣的製作過程中,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溝通和返工上。
這也就導致了許多特效師在麵對導演提出的需求時,會直接來上一句“直接告訴我,我需要抄哪部電影的哪個畫麵?”
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之一就是分鏡頭畫稿,由特效師照著分鏡頭畫稿製作,這也是很多導演都畫得一手好畫的原因。
但此時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有些導演在製作特效時,隻是朦朧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效果,無法最終的分鏡頭畫稿。
此時,返工和溝通就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