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船難部分的拍攝場地是一個大的遊泳池,四周包裹著黑色幕布,群眾演員在池水中奮力撲騰,演出落海的模樣。
沉船的戲份則是通過不同尺寸的模型實現的。
例如船體從中折斷的部分是用微縮模型拍攝的;幸存者從船頭跌落的戲份則是使用了等比縮小的船頭拍攝;乘客瘋狂湧入甲板,掙紮逃生的戲份是通過斜角鏡頭和水位線特效製造的視覺欺騙效果完成。
卡梅隆為這一段高潮劇情設計了完整的動作設計和鏡頭轉換順序。
通過前景、中景和全景,落水的人、擁擠的甲板和斷裂的船隻等鏡頭的切換,刺激觀眾的神經,使其無暇顧及可能存在的穿幫。
鏡頭的切換不是隨意的,而是與船難事故始末存在一定的邏輯,才不顯得突兀。
恰如全景展示了船身進水,傾斜度不斷拉高,那麼下一個切入的鏡頭須為乘客從甲板上滑落,這既是船身傾斜的結果,又進一步昭示船仍在不斷傾斜。
緊接著的鏡頭就該切入乘客從高空落入海麵的中景,然後就是海中的乘客被斷裂的船體砸中的畫麵。
這一套動作設計和鏡頭轉彎便是合乎邏輯的。
在這一係列鏡頭出現的時候,觀眾隻會驚呼船難的可怕,而不會沒注意到傾斜90度的船頭和人物的比例與此前出現的場景不太一樣。
如此一來,導演的調度能力則顯得極為重要。
嬴佳要給迪士尼展示的,便是這會令觀眾驚歎的恢弘場景,和她作為導演對本場戲極高的調度力。
和卡梅隆使用的遊泳池不同,嬴佳租下了關東港口的幾個船塢,這種船塢注水後既能保證安全,又能最大程度上還原海中風景。
海邊風大,嬴佳披了件風衣,用對講機下達命令“一組集合,清點人數,準備落海戲份;二組起吊船頭,道具組檢查安全帶,武術組和特技演員做最後確認;三組微縮模型可以下水了。”
監視器被搬到船塢邊緣,是嬴佳一貫使用的六屏監視器。
平時拍戲用不著這麼多,但《泰坦尼克號》不同類型景深的鏡頭太多,嬴佳不親自盯著不放心。
一組落海戲的小船塢裡,道具組往裡麵倒了十幾桶冰塊,才勉強達到嬴佳的要求,即演員一開口就能呼出白氣。
雲梯載著攝影師停在水麵上方,對準已經泡在水中的群眾演員們。
對講機那邊傳來執行導演的聲音,“嬴導,溫度沒問題,能哈氣。”
嬴佳站起來看了眼船塢,又最後檢查了一遍監視器,“好,準備開拍,男女主下水,action。”
3號監視器裡,落水者的尖叫不絕於耳,手腳並用濺起一簇簇水花。鏡頭中心空出的水麵裡,露絲撲騰著出現,大喊著傑克的名字。
1號鏡頭自水麵上空推過,搖過海中一張張人臉。
4號攝影機一半沒入水中,深黑色的海水湧入鏡頭,鏡頭外的人仿佛也和落水者一起嗆了口冰冷的海水。
“這鏡頭不是現想的。”阿爾瓦心裡嘀咕著,大部分導演習慣在現場調試燈光,這樣能找到最佳的拍攝角度。
而像嬴佳這樣拍攝時一步到位,百分之九十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功課。
阿爾瓦環顧四周,驚訝得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揣了個小本子,拍攝過程中時不時拿出來看一下。那小本子邊角卷曲,一看就是經常翻閱。
阿爾瓦注意到,隔壁船塢還沒開始拍攝的二組成員甚至對照著小冊子在調整道具位置。
應該是工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