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
起源
源於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湯之後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與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形成子姓孔氏。還有出自宋國司馬孔父嘉之後,西周初期,成湯的後裔微子啟被封於宋國,微子啟死後,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遭受迫害,他的後代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這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孫為孔子。
源於姬姓一是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姬孔悝之後,在姬孔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二是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後,鄭穆公姬蘭有後人名姬孔張,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
源於媯姓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個大夫叫媯孔寧,在他的後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是為陳郡孔氏。
其他來源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還有滿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因漢化改姓為孔氏的情況。
變遷
先秦時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動於山東、河南地區。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對孔姓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廣收門徒,傳播儒家思想,使得孔姓在當時的文化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隨著孔子思想的傳播和儒家學派的發展,孔姓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秦漢以後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等地。這一時期,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為人口的遷徙了條件。孔姓族人開始向北方的其他地區擴散,在山西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族群分布。他們在當地從事農業、手工業等各種生產活動,同時也積極參與地方的文化建設和社會事務。
魏晉南北朝社會動蕩不安,但孔姓家族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家族傳承,在亂世中依然保持著一定的發展。這一時期,孔姓在學術、文化等領域繼續有所建樹,一些孔姓學者和文人在文學、哲學等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孔姓家族增添了光彩。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孔姓族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機遇。他們積極參與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為國家的治理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孔姓家族在教育方麵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許多孔姓子弟成為了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
宋元明清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遷,孔姓族人在全國各地的分布更加廣泛。在山西,孔姓家族不斷繁衍壯大,形成了多個分支和家族群體。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一些孔姓家族成為了當地的名門望族。例如在明朝初期,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孔姓後裔分布於冀、魯、豫、蘇、皖、鄂等地。
在山西的分布山西省是孔姓族人的重要分布地區之一。太穀縣的孔氏家族,據考係出自山東曲阜小孔村孔氏家族的一支。明朝萬曆年間,孔子的第六十一代裔孫孔宏開考中三甲進士後到山西任職,先後在黎城、交城等地任知縣,最後病歿在交城任上。其妻兒留在山西,後來遷至太穀城西郊的程家莊落戶,從此太穀孔氏自成一係。此外,在山西的其他地區如太原、大同、臨汾等地也有孔姓族人分布。
白姓
起源
出自羋姓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後來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王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出自姬姓
春秋時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名諱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是為陝西白姓。白乙丙名丙,字白乙,是孟明視子,一說為蹇叔子。前627年,在孟明視率領下,白乙丙與兄西乞術將兵襲鄭,滅滑,歸途過崤山,遭晉軍伏擊,被殲,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白乙丙等知恥而後勇,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後積攻升為大夫,其後人以此為榮,遂有以其名諱為氏者,稱白姓,並尊白乙丙為白姓得姓始祖。
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裡奚,生子孟明視,他的後人中也有白姓。
其他起源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薑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還有以地名為氏,如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以及皇帝賜姓、他族改姓等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變遷
早期發展白姓最早發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戰國時期,河南白姓(白公勝一支)遷入陝西等地,白公勝之子首先徙居秦國,在今陝西發展繁衍。
魏晉南北朝時期白姓逐漸向其他地區遷徙擴散。據載,秦時始皇一統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
隋唐及以後隋代以後,白姓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唐時白仲後裔白溫,遷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白鍠居鄭州(今屬河南省);白鍠之孫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陽(今屬河南省)香山,為白姓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河南各地。宋元時期,有白姓族人為避金人及蒙古軍隊南下,紛紛徙遷南方,但總體看來,白姓仍以北方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為山西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從清初開始,閩、粵白姓有陸續入居台灣,進而移於海外者。
在山西的分布山西是白姓的重要郡望地之一,尤其是太原地區。在曆史的發展過程中,白姓在山西的分布較為廣泛,除了太原,在晉中、運城、臨汾等地也有一定數量的白姓族人分布。白姓在山西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山西的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崔姓
起源
出自薑姓以邑名為氏。據《唐書·宰相世係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時齊國國君丁公汲的嫡長子季子曾食采於崔邑(今山東省章丘市黃河鄉土城村),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在唐朝時期,朝鮮半島上新羅國的崔姓,是朝鮮民族中的大姓;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崔姓,大多是在曆史發展過程中因漢化改姓而來。
變遷
先秦至秦漢時期崔姓主要在山東地區發展,並且在當地形成了較大的家族勢力。這一時期,崔姓族人以崔邑為中心,不斷向周邊地區擴散。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家族的繁衍,崔姓逐漸成為山東地區的重要姓氏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但崔姓家族在這一時期卻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崔姓在政治、文化等領域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物,如崔琰、崔浩等。崔琰是東漢末年的名士,曾在曹操麾下為官,以正直敢言著稱;崔浩是北魏時期的重要政治家、軍事家,為北魏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時期,崔姓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成為當時的名門望族之一。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崔姓族人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崔姓子弟積極參與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為國家的治理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崔姓家族在文化、藝術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如唐代詩人崔顥,其詩作《黃鶴樓》被譽為千古絕唱。
宋元明清時期崔姓族人在全國各地的分布更加廣泛。在山西,崔姓家族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當地的重要家族之一。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一些崔姓家族成為了當地的名門望族。
在山西的分布崔姓在山西的分布較為廣泛,尤其是在晉南、晉中地區。在曆史的發展過程中,崔姓族人在山西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家族村落,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例如在運城、臨汾、太原等地,都有較為集中的崔姓族人分布。這些崔姓族人在當地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和經濟活動,為山西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喜歡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