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姓
起源
源於倉頡史姓可謂中國最為古老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源於太史尹佚另一說是源自西周太史尹佚之後,以官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之後,亦多以官名為姓,形成史氏。
源於外夷隋唐時期,西域康國支庶有史國,國人以國名為氏,進入中原居住後以史為姓。此外,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歸唐後簡改為單姓史氏;蒙古族、滿族等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改為史姓的情況。
變遷
先秦時期,史氏已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各地。
秦漢時期,史姓在中原地區有一定的發展。
隋唐時期,西域史國人以及突厥族改姓等新鮮血液的注入,壯大了史姓家族,加速了史姓繁衍。
宋元時,北方戰事頻繁,史姓攜家大舉南遷。
明代,史姓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分遷於河南、山東、陝西、安徽、湖北等地。
清代以後,史姓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分布史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如今在全國分布較廣。傳說倉頡為陝西陳倉人或河南人,此二地可能為史姓最早發祥地。當代史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5左右,在湖南、山東等省相對較多。在河北地區,史姓也有一定的分布,是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
2顧姓
起源
以國名為姓氏夏朝時有顧國,夏末顧國被商湯攻滅,散居各地的顧伯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顧氏。
以封地為姓氏越王勾踐後裔,在漢代時被封於顧邑,子孫以封地為姓氏,即為顧氏。
變遷
顧姓發祥於河南範縣和浙江紹興。南方顧姓後來成為會稽一帶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合稱為會稽四姓。三國至唐代,顧姓一直是江東四大姓之一。
明初,顧姓作為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明末至清中葉,顧姓有人赴台灣,播遷海外。
分布如今,顧姓尤以江蘇、浙江等省為多。在河北地區,顧姓也有一定的分布,他們大多是在曆史上的移民過程中遷徙而來。
3侯姓
起源
出自姬姓以爵位為氏。春秋時晉國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晉武公所殺,子孫逃奔他國,以原封爵位“侯”為氏。魏國侯嬴即為其後裔。
出自姒姓夏後氏之裔,受封於侯國,子孫以為氏。
為鮮卑族複姓所改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皆改為漢字單姓“侯”氏。
變遷
先秦時期,侯姓活躍於河南、山東、陝晉南部一帶。
秦漢時期,侯氏北遷河北、山西,西奔甘肅、寧夏。
兩晉南北朝時,中原擴增了鮮卑族的侯姓,內蒙古、遼寧地區侯姓隨之增加。同時,西北地區的侯姓,越過秦嶺進入四川、貴州、湖南、廣東,中原和山東的侯姓南下安徽、江蘇地區。
唐宋時期,侯姓已經出現在江西、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明朝永樂年間侯姓進入了台灣。
分布當代侯姓的人口已達300餘萬,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大約占侯姓總人口的31,在河北西北部地區也有一定的分布。
4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