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第二場在二月十二,同樣也是提前一日進場。
考的是論,詔誥表和判。
論一道,詔誥表中選一道,判語考五條。
論的出題範圍在四書五經裡,跟議論文差不多,要求字數在三百字以上。
詔,誥,表可以說是公文。
一般是漢表、唐誥、宋表,要求考生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寫出對應的詔,誥,表。
判語,便是從各州縣的行政與司法案牘中抽取一些疑難點,讓考生進行評判分析。
這主要考察學子對本朝律法的熟悉度。
這對於沈舟而言,並不是什麼難題。
交卷的信號發出後,他便麻溜收拾東西,出門交卷去了。
轉眼,便到了會試最後一場。
連著考幾日,就算期間能回家睡一覺,沈舟也肉眼可見的瘦了下去。
在這般壓力和折騰下,十五號這日,一大早的,便有人倒下了。
號巷裡也響起一陣接一陣的咳嗽聲。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考場裡的條件並不好。
睡覺隻能坐著,睡一晚都腰酸背痛的,更彆提一連坐幾日。
晚上坐,白日坐,腰間盤都能坐出來。
沈舟已經儘量抽出時間出來站一站,拉伸一下了,可還是覺得身體吃不消。
這鄉試會試,真的是能撐到最後的,才算成功。
唯一能讓沈舟高興的,便是這幾日都沒有下雨。
隻要熬過今日,明日一早,他便能交卷離開。
這場考試,便也意味著會試要結束了。
沈舟心裡是有些躁動的。
大家都在憋著一口氣,沈舟也不例外。
他深呼吸幾下,搓了搓手指,垂眸看向考題。
第三場考策問五道。
這一場其實算是輕鬆的。
因為考生太多,閱卷時間也有限。
考官根本不可能每一場考試的卷子都一一仔細閱讀。
就跟之前的考試一樣,大多數人最為看重的,還是第一場。
這第三場考試,算是附加題。
考得文意順暢便可。
考得好,錦繡添花。
考得勉強,但文意順暢,如果第一場考得好,那上榜機會也是大的。
沈舟不敢去賭。
對於每一場考試,他都要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
有些學子看重第一場,精力全部放在上麵。
但沈舟不會這樣去做。
因為這樣太冒險了。
這是一種概率。
畢竟誰也不知道考官會不會突然心血來潮,就想認真看這第二場或者第三場的卷子。
要是不看還好,這若是看了。
不寫好一點,能上榜?
沈舟是不想再等三年再來了。
苦吃一次就成了。
再吃,他又不是個愛吃苦的人,可不願委屈自己。
策問題以問答為主。
考生再通過自己的理解,給出對策,回答問題。
一道策問裡麵,會包含幾個問題。
這第一道,是問如何發展農業。
百姓們最為關心的事,無非就是吃穿住。
現在會試第一道題,便是問教農之策。
沈舟不由往深處想。
考官們所出的題,有可能是自己想知道的,也有可能是皇上想知道的。
但也有可能,單純隻是為了考試。
沈舟看著,卻是覺得,這不應該隻是為了出題而出題。
能問起農業這事,說明上麵的人重視百姓,這是個好事。
沈舟思考了一會,決定還是按照自己想寫的來。
他雖然沒怎麼下過地,但他知道的,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