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戰鬥中,西夏兵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意誌和協作能力。他們的精銳部隊緊密配合,逐漸在城牆上撕開了一道口子。儘管寧州守軍頑強抵抗,與敵人展開了血腥的白刃戰,但隨著更多西夏士兵湧入,局勢愈發危急。
關鍵時刻,那名在相州戰場上就威名遠揚的西夏將領,再次一馬當先,帶領著敢死隊衝鋒陷陣,成功突破了寧州城的一處關鍵防線,登上了城牆。他的勇猛激勵著身邊的士兵,眾人如虎添翼,在城牆上與守軍展開激烈拚殺,逐漸站穩了腳跟。
隨著城牆上的戰鬥陷入膠著,西夏兵的後續部隊終於撞開了寧州城的城門。刹那間,馬蹄聲、喊殺聲如潮水般湧入城內。寧州的守軍們在城內與西夏兵展開了殊死的巷戰,但終究寡不敵眾。在經過一天一夜的慘烈戰鬥後,寧州城最終淪陷。
西夏兵占領寧州後,李明啟迅速下達嚴令,約束士兵行為,嚴禁燒殺搶掠。他深知,要想長久統治這片土地,贏得民心至關重要。於是,西夏軍在城中有序駐紮,開始加固城防,同時,李明啟派遣使者安撫百姓,開倉放糧,救濟城中受災民眾。他站在寧州城樓上,目光深邃而堅定,心中謀劃著如何以此為據點,繼續向大辰的腹地推進,實現自己的雄圖霸業,而又不傷害無辜百姓,在這亂世之中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王者之路。
在寧州戰場上,振北王楊浩雖全力整軍備戰,試圖奪回寧州,但進展並不順利。西夏軍在李明啟的指揮下,防守嚴密,且戰術多變。楊浩的軍隊多次進攻都被擊退,損失慘重。京都也因此陷入了巨大的動蕩與不安之中,往昔朝堂的威嚴不再,隨著局勢的惡化,朝堂已然南遷,隻留下一座仿若失去靈魂的京都城,在風雨中飄搖。百姓們人心惶惶,市井街巷彌漫著濃鬱的恐慌氣息,富戶們紛紛收拾細軟,準備逃離,而貧苦之人隻能聚在家中,向上蒼祈禱戰爭的陰霾早日散去。
陳柯當機立斷,召集親信,簡單收拾行囊,準備離開京都。她深知,如今局勢瞬息萬變,不能再因個人情感或過往糾葛而有所遲疑。京都雖為大辰曾經的權力中心,但在西夏軍的步步緊逼下,已不再安全,且她在此處能發揮的作用有限,必須前往更能有所作為之地。
“大人,我們此去何方?”暗衛問道。
陳柯目光冷峻,決然下令“前往密州。如今寧州已然淪陷,京都亦朝不保夕,絕非久留之所。唯有先牢牢據守密州,方有機會再謀後事。張淮,你即刻去接上母親,將司徒兄也妥善安置好,之後我們便一同出發,不得有誤。”
張淮抱拳領命,轉身離去。不多時,張淮攙扶著老夫人,身後跟著被妥善安置在擔架上的司徒沐,與陳柯會合。陳柯看著他們,微微點頭,說道“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出發。”他們趁著夜色,悄然出了京都。
而此時,西夏軍在寧州的駐紮逐漸穩固後,李明啟開始謀劃下一步戰略。他深知大辰不會輕易放棄寧州,定會派遣大軍前來收複。於是,他一方麵加強寧州周邊的偵查與防禦,布置了多道防線,防止大辰軍的突襲;
李明啟站在寧州城的指揮營帳中,麵前的沙盤勾勒出大辰與西夏的邊境形勢。他深知此次出征,戰線拉長帶來的補給風險猶如懸在頭頂的利劍。沉思片刻後,他召來親信將領。
“如今我軍深入大辰境內,補給線漸長,而國內那邊,皇後知曉我們出兵之事後,補給恐難以為繼。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屯積了大量糧食,傳令下去,派出精銳小隊,喬裝改扮,暗中探查糧商的囤糧之處,看準時機,將糧食搶奪過來,以解我軍燃眉之急。但務必告誡將士,不可驚擾百姓,隻針對那些囤積居奇的奸商。”
將領領命而去,李明啟又將目光投向沙盤上京都的位置。“我們不能在這寧州與大辰軍長久僵持,必須儘快製定計劃直取京都。拖得越久,變數越多,對我們越是不利。”他喃喃自語,心中雖對陳柯有幾分愧疚,但此刻已容不得兒女情長。
他召集眾謀士與將領,開始詳細研討進攻京都的策略。“京都乃大辰核心,城防必定堅固。我們不能盲目強攻,需先派出細作,混入京都,探查城內兵力部署、城防弱點以及糧草儲備等關鍵信息。同時,在寧州留下部分兵力,佯裝繼續堅守,迷惑大辰軍,主力部隊則秘密繞道,從防守相對薄弱的側翼迂回接近京都。”
謀士們紛紛點頭,其中一位出列說道“殿下聖明,隻是繞道行軍,路途艱險,且需避開大辰的偵查,這對我軍的隱蔽性和行軍速度要求極高。”
李明啟微微皺眉“這確實是一大挑戰,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出其不意。傳令工兵部隊,提前在繞道的路線上進行簡單的道路修繕與標記,確保大軍順利通行。另外,騎兵部隊要隨時做好突擊準備,一旦接近京都,利用其機動性,迅速衝破京都的外圍防線,為後續攻城創造條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將領們齊聲領命,營帳內氣氛凝重而又充滿鬥誌。李明啟望著眾人,目光堅定“此役關乎我西夏的未來,諸位務必齊心協力,不得有絲毫懈怠。待拿下京都,天下大勢將為之一變,我等皆將名垂青史。出發!”
隨著李明啟一聲令下,西夏軍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新的戰略行動,而大辰方麵,在寧州苦戰的振北王楊浩,都尚未察覺西夏軍即將改變戰術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西夏軍依照李明啟的計劃,主力部隊悄然繞道,如一條隱藏在暗處的蟒蛇,向著京都蜿蜒前行。一路上,他們避開了大辰軍的諸多偵查點,憑借著精心的偽裝和出色的行軍紀律,逐漸逼近京都。
當西夏軍出現在京都附近的城池時,城中守軍大驚失色。西夏兵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他們如洶湧的潮水般湧向城池,口中高喊著“降者不殺,抵抗者死!”那聲音如雷鳴般在城外回蕩,令城中百姓和守軍膽戰心驚。
一些小的城池,在看到西夏軍的強大陣容和聽聞這威懾性的口號後,守軍的士氣瞬間瓦解。部分士兵丟下武器,打開城門投降,他們深知與如此勇猛且有備而來的西夏軍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西夏軍順利地占領了這些城池,將城中的物資和兵力進行整合,進一步壯大了自身的力量。
然而,也有一些城池的守軍選擇了頑強抵抗。他們緊閉城門,在城牆上用強弓硬弩射擊靠近的西夏兵。西夏軍則迅速展開攻城戰術,架起投石車,將巨大的石塊砸向城牆,同時,攻城塔緩緩靠近,塔內的弓箭手不斷向城頭射箭,壓製守軍的反擊。西夏的勇士們冒著箭雨,扛著雲梯衝向城牆,他們攀爬雲梯時,動作敏捷,不顧守軍拋下的石塊和油水,奮勇向上。
京都的朝堂之上,由於皇帝楊淵南遷,留下的大臣們在得知西夏軍突然改變戰術,逼近京都的消息後,亂成一團。
振北王楊浩在寧州戰場上也察覺到了西夏軍主力的離去,他意識到自己被李明啟的戰術所迷惑。在得知西夏軍的目標是京都後,他當機立斷,留下部分兵力繼續駐守寧州,防止西夏軍的回援,自己則率領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向著京都的方向疾馳而去。
西夏軍在京都周邊的戰鬥愈發激烈,他們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著一座座城池。而京都則如風雨中的孤舟,在西夏軍的強大壓力下,岌岌可危,大辰的命運仿佛懸於一線之間,整個局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與危機之中。
西夏兵繼續高歌猛進,他們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攻克多座京都附近的城池。每下一城,便迅速整頓城中秩序,收繳兵器,安撫百姓,同時將城中的糧草物資集中管理,為後續進軍京都充足的補給保障。
在進軍途中,西夏兵的紀律嚴明,對於違反軍令、騷擾百姓者嚴懲不貸。這使得所過之處,百姓雖對敵軍來臨感到恐慌,但也漸漸發現這支軍隊並非如傳聞中那般殘暴無度。
一些西夏將領還會親自走訪城中的鄉紳名流,向他們闡述西夏此次出兵的目的並非是要毀滅大辰,而是希望能結束這亂世紛爭,建立一個更為強大統一的王朝,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