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直到拍完,也不過消耗了7本膠片。
按照onereeler的標準折算片比來說,大概17,這在這個時代已經很不錯了,洗印車間的趙師傅說,他們平常接的洗片,平均300米的膠片隻有2530米有用。
7本膠片,又有全自動洗片機,如果全力洗的話,當然不可能洗那麼長時間。
關鍵就是洗印車間沒法圍繞《雇傭人生》運作,它有為青影廠創收的任務,會接一些外麵的活兒。
90年代中後期電影產業萎靡確實不假,但那說的是內地票房大盤,以及各大國營製片廠和整個院線及發行體係,而在這份萎靡背後,其實充斥著一股來自南方的虛假繁榮。
彆忘了,內地電影不行,還有香江等地呢!
臨近97,香江作為門戶,和內地的溝通越發頻繁,影視大概是第一批大規模北上的產業,倒不是彆的原因,主要是內地大而封閉、物價和消費水平又低,跑內地拍電影更容易做賬!
外麵哪知道在內地拍一部戲,洗一本膠片要多少錢啊……
總之,按照原本計劃,青影廠的洗印車間每天隻有一段時間用來衝洗《雇傭人生》。
但林麥冬會做人啊,兩天下來就和幾個師傅混熟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師傅們一合計,反正其他任務也不急,就抽出兩天集中把《雇傭人生》的負片和正片都洗了出來。
在電影業內,這種負片又叫原底,原始底片的意思,它是一部電影唯一的“母帶”,所以初次剪輯是不能在它上麵動刀的,萬一剪錯,那整部片子就全完了。
再次洗出的正片,才是用來剪輯的片子,也叫工作拷貝,剪輯裡的“剪”,基本大部分用在它上麵。
負片和正片洗出來,就標誌著剪輯要開始了。
但還有一些準備工作。
林麥冬熬的這兩天,基本乾的就是這事——整理拍攝記錄,打板記錄,熟片標號,場記本等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然後根據這些東西,規劃好相應編號,用記號筆記在負片和正片上,方便兩者的後續對應。
這個工作是純手工的。
那工作量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雇傭人生》用的16膠片,一本400尺換算過來是122米。
7本就是854米。
這還是短片,如果是長片……
做完編號規劃之後,他還要列出剪輯規劃,這個東西和分鏡腳本一起,會拿給剪輯師看,讓剪輯師了解導演意圖,明白導演腦中想象的成片是什麼樣子,然後在剪輯師腦子裡構建成一套下刀的時空想象,方便模擬、預演。
畢竟,哪怕有正片,也不能隨便下刀,否則還得在一堆剪剩的餘片裡重新找,來回嘗試會導致效率嚴重拖慢。
“……今天上午,我才把準備工作做完,正常來說,這種事不應該我來做的,但學習嘛,我總得上手才能了解各個環節會消耗多少時間、精力……”
被顏丹辰喂著,林麥冬艱難咽下最後一口飯,算是精神了些。
他有句話沒說,他其實不太相信外麵的剪輯師。
對方和他畢竟是兩個人,不一定能理解他想表達的真正意思,而目前膠片時代的機器,他又沒辦法完全把控自己拍出了什麼,如果他自己不深度參與,那麼以後拍長片,雙監台上一刀喀嚓下去,再想挽回,浪費的就是大量時間了。
喜歡我做導演那些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做導演那些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