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最開始看《饑餓站台》的時候,王虹衛隻注意到它新穎的背景設定——一座深不見底的垂直監獄,“囚犯”關押其中,遵守著種種社會實驗式的規則。
比如所有人不需要做彆的,他們在監獄中的存在,就是“吃”!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裡,會有一張餐桌一樣的平台,沿著垂直監獄的中空部位,從上往下降落。
它會在每個樓層短暫停留,以方便囚犯們進食。
文學劇本在開篇就表明了,食物足夠“監獄”所有人食用,林麥冬也在分鏡腳本中,通過長達2分鐘的,對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的靜態特寫,宣讀食物的意義,以及他們建造這座監獄的用意
他們希望擺脫複雜的社會關係,嘗試在一座封閉的空間之中,探討人類的本質。
本質是什麼?
看到的第一眼,王虹衛就察覺到,本質當然是階級!
最初的時候,他是很喜歡垂直監獄這個設計的,他甚至敏銳察覺到,林麥冬通過垂直監獄的結構,通過餐桌平台,通過食物從上往下降落的設計。
實際是把現實的階級關係,簡化成了更直觀的食物關係。
這在一開始就能給人以強烈的代入感,畢竟任何人都清楚,現實的階級結構就是這樣垂直式的,資源集中於上層,漏些殘羹冷炙給中層,而下層,什麼都得不到。
開篇之後,故事的發展似乎也印證了王虹衛的看法,通過莫名出現在監獄中層的主角,和一個與主角同處一室的老人,劇情通過老人之口,一點點剖析出監獄簡單直觀的食物關係中,上層的“富饒”,和中層的無奈。
讓王虹衛覺得特彆巧妙的是,在監獄諸多規則裡,囚犯每隔一個月,就會被更換樓層。
有可能前往上層,也有可能前往下層。
主角很幸運,他和老人在一個月後,來到第6層。
看到這裡的時候,王虹衛心中更多的是驚喜,因為這種更換規則,代表階級的流動。
相比《雇傭人生》那死寂的社會,這條規則的出現,無疑令《饑餓站台》具備了更多可能性。
他意識到,劇情的轉折點要到了。
從一開始他就注意到,林麥冬自開篇就沒有交代過男主角的身份,也沒交代老人的身份。
男主角為什麼出現在監獄?老人又是為什麼?他待了多久?
從中層來到上層,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但王虹衛沒有想到,轉折來得如此激烈——
中層時期,向主角講述各種規則,諄諄教導看起來慈眉善目的老人,忽然向主角提議之前我們在中層的時候,上層在餐桌上拉屎,我們要不要也試試?
主角以為他在開玩笑,隨口答應。
沒想到,老人真的脫下褲子蹲了上去。
麵對主角的錯愕、驚訝,老人用平淡的語氣說
“你擔心這個乾什麼,不管怎麼樣,下層都會吃的。”
“可是,萬一下個月下層的人來到這裡,而我們去了下麵呢?”
“你不是已經經曆過了嗎?到時候,就輪到他們拉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