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上帝與我們同在!”
在普魯士軍旗和白底十字旗的引領下,普魯士士兵身披鐵鎧,手裡拿著火繩槍或者是各種冷兵器衝了上去。
顯而易見的,普魯士王國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槍,所以還停留在原本的裝備和戰術思想上。
事實上,查理是這個世界歐陸上第一個將軍隊輕裝化,全麵列裝燧發槍的人。
雖說現在燧發槍技術已經被羅馬教廷四處販賣,傳遍了整個歐陸,甚至連帶著北意大利依靠水利鍛造技術,獲利頗豐的板甲產業利潤都受到波及。
但是!
掌握燧發槍技術和列裝數萬乃至十幾萬燧發槍是完全兩個概念,歐陸諸國中,除了不列顛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進行蒸汽產業升級,也就是用蒸汽機作為源動力代替人力來生產打造武器裝備。
這項技術不列顛並沒有封鎖,不列顛的封建王朝也沒有能力封鎖,但販賣這項技術到歐陸各國普及這項技術,之間是需要時間來進行產業升級的。
這就導致此時的歐陸諸國還是以手工業作坊為主要生產力。
自然而然的,燧發槍的出產量很低。
除此之外,神聖羅馬帝國麾下的諸多強國,雖然表麵上派出了本國號稱最精銳的常備軍和老牌雇傭軍,但實際上諸國都留了一手,將各自的近衛軍和與近衛軍戰力相仿的精銳部隊留在國內。
這些軍隊數量不多,所以沒有引起羅馬教廷的反製。
而這些軍隊就是諸多強國第一批列裝燧發槍的部隊。
不管是普魯士、奧地利和巴伐利亞這種強國留下了裝備燧發槍的少數精銳,就連威尼斯、倫巴第等小國,也保留了規模很小的燧發槍部隊作為試點精銳。
沒辦法,燧發槍的性能相對於火繩槍太優秀了,屬於全麵超越的那種。
燧發槍的氣密性遠高於火繩槍,這意味著鉛彈離開槍口時的初始動能更強。
而初始動能更強則代表著更遠的有效殺傷射程,以及更好的穿甲能力。
就連精度方麵,燧發槍比起火繩槍也有輕微的提升。
當然,讓燧發槍快速取代火繩槍最重要的因素隻有一個——成本低廉。
比起同樣依靠燧石點火原理製造出來的簧輪槍,燧發槍的製造成本比起火繩槍高不了多少,但卻擁有高質量簧輪槍的性能!
如此高的性價比,歐陸諸國怎麼可能不重視,隻要不是白癡領袖都會下令停產火繩槍轉而去製造燧發槍。
與之相對應的,新式滑膛炮的製造反倒受到的重視不夠。
一來,新式滑膛炮對舊式火炮的有效射程優勢不大,新式滑膛炮的優勢主要在於輕便化。
就好比,同等射程的火炮,新式滑膛炮的重量要遠低於舊式火炮。
這無疑讓野戰炮變得更加普及。
但在殺傷力方麵的進步卻不多。
雖說新式滑膛炮的命中率得到了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
第二個原因自然是新式滑膛炮的製造成本太高,甚至高於部分廉價的舊式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