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後的八年內,朱祁鎮大發精兵十五萬,先後挑起了三次南征北伐,表麵上看著都是得勝而歸,但實則卻大大減損了明朝國力。”】
【“可朱祁鎮和王振卻並不自知,反而還愈發張狂起來。”】
【“恰巧這時北方的瓦剌一族正在整頓兵馬,欲大肆入侵明朝。”】
【“年芳二十有幾的朱祁鎮,敏銳的察覺到他立大功的機會要來了。”】
【“於是便當機立斷,要禦駕親征,甚至他還揚言不破瓦剌,恥於坐此皇位。”】
【“公元1449年,朱祁鎮連同王振二人率精兵五十萬(二十萬)浩蕩北上,而他們的對手卻隻有兩萬瓦剌騎兵。”】
五十萬大軍這個數字,懂軍務的皇帝都知道,這一定是個虛數,包括了隨軍押運輜重的民夫。
真正的大軍,是那二十萬人。
“二十萬對兩萬,明軍這邊肯定是有騎兵的,雙方兵力是十倍的差距,明明是必勝的仗,最後卻輸的一敗塗地!”
“明軍這邊,領兵打仗的人稍微有點能力,打贏瓦剌不難,隻是損失多少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瓦剌想打贏明軍,除非明軍的二十萬人都是步兵。”
【“如此懸殊的戰役,結果卻令誰都沒有想到。”】
【“在二人的指揮下,明軍先是在宣府一帶鑽進了瓦剌設下的口袋陣,又是在土木堡之中被瓦剌騎兵圍困了整整三天三夜。”】
【“直至明軍彈儘糧絕之時,瓦剌鐵騎突然從四麵衝殺而至。”】
【“明軍皆望風崩潰,賊寇騎兵往來如在無人之境。”】
【“伴隨著蠻子們的獰笑和殺戮,宦官王振死於亂軍之中,大明天子朱祁鎮更是深感無望,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下馬盤膝,麵南而坐。”】
【“最終,朱祁鎮被瓦剌俘獲,史稱土木堡之變。”】
【“身處於賊寇手中的朱祁鎮,為求自保,竟甘願充當起了瓦剌先鋒,要自家守城將領開城門投降。”】
“畜生啊!孽障,他怎麼不去死?!”朱棣仰天怒吼。
若不是天幕降臨,征戰草原將是他後半生的主要事業。
如今看到自己的曾孫不僅被瓦剌人俘虜,為了苟且偷生,竟然為瓦剌人帶路,讓自家將領開城投降。
【“幸好大明還有最後一張王牌,那就是兵部尚書於謙。”】
【“他親率明軍屢次攻破瓦剌,終是在1450年贏得了北京保衛戰,將叫門天子朱祁鎮重新接回了京城。”】
【“但此時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已經穩坐在了皇位之上。”】
“把朱祁鎮接回京城?中途沒遇到意外?”李世民覺得朱祁鈺糊塗。
“朱祁鈺怎麼這麼實誠?”朱元璋都看不下去了,恨不得朱祁鎮這個玄孫早點死。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是一國兩皇呢?”】
【“但朱祁鈺又不忍心殺死哥哥,於是便將朱祁鎮軟禁了七年。”】
“朱祁鈺糊塗啊!他不忍心殺兄,他的好哥哥可能狠心弑弟!”
“景泰皇帝在這方麵心慈手軟,不像他爹朱瞻基。”
【“可誰知在七年後的某一天,朱祁鎮又在徐有貞等人的慫恿之下,決定再起兵戈,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奪門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