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義導火索苛政猛於虎,民不堪重負
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楊堅推行一係列改革舉措,使得國家經濟有所複蘇、政治漸趨穩定。然而,隋煬帝楊廣即位後,政策急轉直下,全然不顧百姓承受力,大興土木、頻繁征伐,點燃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導火索。營建東都洛陽時,征調民夫工匠多達百萬,百姓被迫背井離鄉,在嚴苛督工下晝夜勞作,死傷無數;開鑿大運河,工程浩繁,貫穿南北全程超兩千公裡,數百萬勞動力投身其中,工期緊迫,勞動環境惡劣,“丁男不供,始以婦人從役”,無數家庭因此支離破碎。
賦稅徭役日益沉重,除常規田賦、戶稅,新增各種名目的雜稅,用於支撐煬帝巡遊、征戰開支。“輸庸代役”政策名存實亡,百姓被頻繁征發去服無償勞役,無暇顧及農事,致使田園荒蕪,糧食歉收,卻仍要足額上繳賦稅,生活陷入絕境。加之自然災害頻發,水旱蝗災肆虐,關中、河南、山東等地餓殍遍野,官府卻未施有效賑濟,依舊橫征暴斂,底層民眾求生無路,對隋朝統治的怨念與日俱增,猶如堆滿乾柴,隻需一點火星,便能燃起燎原大火。
二、星火初燃長白山王薄首義,振臂一呼
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山東鄒平人王薄率先扛起反隋大旗,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鄒平交界處)聚眾起義。王薄本是普通百姓,目睹鄉親們被繁重勞役、賦稅逼至絕境,心懷憤懣,遂振臂高呼“無向遼東浪死歌”,以質樸歌謠號召民眾“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歌聲傳遍四野,道出百姓不願為煬帝征高麗送死心聲,應者雲集,短時間內便聚集數千人。
起義軍以長白山為據點,四處出擊,搶奪官府糧倉、軍械庫,武裝自身;襲擊過往官軍運輸隊,切斷隋朝軍事補給線,攪得當地官府焦頭爛額。王薄起義如暗夜星火,打破隋朝高壓統治沉默,給周邊百姓帶來反抗希望,各地飽受苦難民眾受其鼓舞,紛紛效仿,小規模起義隊伍在河北、河南、江淮等地此起彼伏,隋末農民起義浪潮自此洶湧而起。
三、燎原之勢多地義軍蜂起,各據一方
繼王薄之後,各地豪傑紛紛響應,起義呈燎原之勢迅速蔓延。竇建德在河北高雞泊地區崛起,他為人俠義、豪爽重信,目睹鄉親遭隋軍屠戮、官府盤剝,憤而起義。率部劫富濟貧,善待士卒百姓,聲名遠揚,周邊流民、壯士競相歸附,麾下彙聚數萬人馬;竇建德擅長謀略,依據高雞泊地勢險要、蘆葦叢生特點,設伏突襲隋軍,屢戰屢勝,漸成河北義軍核心力量,控製大片區域,隋朝在河北統治搖搖欲墜。
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則活躍於河南瓦崗寨(今河南滑縣東南),此地臨近運河,過往漕運船隻眾多。翟讓出身底層,因罪逃亡至此,廣結綠林豪傑後舉事。起初,瓦崗軍以劫掠運河商船為生,獲取大量物資擴充軍備;後李密加入,為其出謀劃策,瓦崗軍戰略升級,攻克滎陽、興洛倉等要地,開倉放糧,賑濟饑民百萬之眾,兵力迅速擴充至數十萬,威震中原,成為隋末最具實力義軍隊伍,吸引四方英才,屢敗隋軍精銳,劍指洛陽。
江淮地區杜伏威、輔公祏也聚眾起義,二人年少勇猛,在亂世中摸爬滾打,拉起隊伍後縱橫江淮。杜伏威作戰悍不畏死,常親率敢死隊衝鋒陷陣,令隋軍膽寒;他們劫官府、抗官軍,吸納淮南流民、鹽販,勢力漸盛,控製江淮水陸交通要道,隋朝經濟命脈遭嚴重威脅,東南賦稅難以北運,加劇隋朝財政困境。
四、隋朝鎮壓困獸猶鬥,無力回天
麵對各地蜂起的農民起義,隋朝起初並未重視,妄圖以常規兵力迅速撲滅。地方官府倉促組織官軍圍剿,卻因士兵久疏戰陣、士氣低落,且義軍熟悉地形、作戰靈活,屢屢受挫。隋煬帝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急調名將張須陀率精銳隋軍征討。張須陀作戰經驗豐富、勇猛善戰,曾多次擊敗義軍,有“戰神”之稱。
在山東、河南戰場,張須陀與王薄、翟讓等義軍交鋒,初期憑借軍事素養、精良裝備占得上風;但義軍在戰鬥中成長迅速,戰術愈發靈活,采用誘敵深入、分而擊之等策略。李密獻計翟讓,於滎陽大海寺設伏,一戰斬殺張須陀,隋軍士氣大挫,自此失去戰場主動權。隋朝又派裴仁基、王世充等將領統軍鎮壓,可此時義軍已成氣候,隋軍內部矛盾叢生,王世充與裴仁基爭權奪利,軍隊協同混亂;且隋朝兵力分散各地,顧此失彼,難以形成致命打擊,隻能被動挨打,維係搖搖欲墜統治。
五、起義軍分化組合逐鹿中原,各懷心思
隨著勢力壯大,起義軍內部開始分化組合,各懷心思。李密加入瓦崗軍後,憑借卓越謀略、出眾文采,漸掌大權,翟讓出於大局考量,主動讓賢。但李密麾下親信與瓦崗舊部矛盾漸起,埋下分裂隱患;李密野心勃勃,一心想奪取洛陽,成就帝業,為此不惜損耗兵力強攻,錯失西進關中最佳時機,又拒絕稱帝建議,致內部人心惶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竇建德在河北穩紮穩打,擴充地盤同時,注重收買人心,開倉賑濟、減免賦稅,深得百姓擁戴;卻因地域局限,發展空間受阻,與瓦崗軍、江淮義軍聯係不暢,難以協同作戰;且對隋朝舊官僚、貴族心存幻想,試圖招安接納,影響隊伍純潔性、戰鬥力。
杜伏威、輔公祏在江淮經營有方,手握重兵,然杜伏威被隋朝招安迷惑,接受封官,赴長安任職,麾下軍隊交由輔公祏打理,為日後二人反目、義軍分裂埋下禍根;江淮義軍受地域文化影響,偏安自保心態濃重,未積極參與中原逐鹿,錯失良機,隋末各路義軍未能形成合力,為隋朝殘餘勢力喘息機會,也讓局勢愈發複雜混沌。
六、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生靈塗炭
隋末農民起義致使天下大亂,隋朝統治分崩離析,地方豪強、隋朝舊將見機紛紛擁兵割據。李淵父子趁勢在晉陽起兵,借鎮壓義軍之名,暗中積蓄力量,直取關中,占據長安,建立唐朝;洛陽城則被王世充把控,他擊敗瓦崗軍後,擁兵自重,廢隋帝自立,國號鄭;河北高開道、劉黑闥等勢力相繼崛起,依托竇建德餘部,爭奪地盤;南方蕭銑在江陵稱帝,憑借南朝梁室後裔身份,招攬舊部,控製長江中遊大片區域,各地諸侯混戰不休,互爭雄長。
戰亂之中,百姓遭殃最深。城池反複易主,每經戰火,便成廢墟,房屋焚毀、百姓死傷;農田荒蕪無人耕種,糧食極度短缺,物價飛漲,“米斛萬錢,人相食”慘狀頻發;盜匪橫行,商旅絕跡,經濟崩潰,文化教育停滯,曾經繁榮隋朝山河破碎,人口銳減數千萬,中原大地淪為人間煉獄,隋末亂世陷入無儘黑暗,亟待雄主出世、收拾殘局,重建太平秩序。
七、曆史反思暴政亡國,民本為基
隋末農民起義與天下大亂是隋朝暴政釀就苦果,警示後世統治者民本思想重要性。隋煬帝急功近利、濫用民力,漠視百姓生存權益,終致民怨沸騰、揭竿而起;隋朝強大軍事、經濟實力在民眾怒火中土崩瓦解,說明再強盛王朝,失去民心支持,亦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難以為繼。
各路義軍興衰則表明,農民階級雖具反抗精神、爆發力,但受限於眼界、組織協調能力,內部易分裂、決策易短視;唯有融合各方賢才,製定長遠戰略,心懷蒼生,才能將起義轉化為改朝換代動力,推動社會良性發展,為後世亂世興替、治國理政寶貴鏡鑒,凸顯順應民意、恤民養民乃國家長治久安基石。
喜歡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