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上麵給的時間也是相當的緊的。
也是下了死命令的。
不管是加班加點也好,三班倒也好,必須在春耕之前將成果給拉出。
所以他們第三軋鋼廠作為樣板的車間改造,那是非常的關注的。
上級在知道了他們第三軋鋼廠的技術改造已經搞得差不多了,經驗也是相當豐富,已經將大半的車間都已經改造完成,現在都可以生產出免耕種播種機的時候。
於是立刻就讓他們第三軋鋼廠成立技術小組,去其他的軋鋼廠指導工作。
首先,他們第三軋鋼廠參與製造播種機的那些技術員工程師們,隻留下來一部分。
來參與著剩下的機床的改造。
雖然他們第三軋鋼廠作為試板的樣點,已經將大部分的改造完成了。
但還有一部分需要進行改造。
而這留下來的一部分人差不多就可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將整個軋鋼廠全部都改造完成。
至於準備出差的那一部分人被拆為了兩批。
其中一部分人,由他們技術部一位技術非常好的常務副處長帶隊。
他是第三軋鋼廠為數不多的七級工程師。
由他來帶隊,將去第二軋鋼廠,幫助那邊改造著機床。
然後在第二軋鋼廠培養一部分的技術員,之後這些技術員也會分批的,學會之後,然後去其他的軋鋼廠,機械廠改造機床。
至於另外一個帶隊人,就是他趙建軍了。
這一次,他趙建軍將帶隊,去第一軋鋼廠。
和他一起去的,還有他們第三軋鋼廠兩位八級工程師。
雖然趙建軍是九級工程師,在級彆上要比那兩位八級工程師要低一些。
但是在他們技術部,一向是達者為先。
作為技術更好的趙建軍,那兩位八級工程師也是以他為首,在一些方麵都是聽著趙建軍的建議的。
所以這一次去第一軋鋼廠作為技術的支持人員,他趙建軍作為帶隊的隊長也是正常的,那兩位八級工程師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意見來。
因為他們對於趙建軍的技術那是真的佩服的,再加上如此厲害的免耕種播種機,就是趙建軍設計出來的,也是讓他們覺得後生可畏。
而且他們一點記錄都沒有,反而還認為就應該像趙建軍這樣的人多來一些。
這樣的話,國家的總體實力會變得更加的富強了。
這也是老一輩人的觀點啊。
那些老一輩的人都是在背後默默的付出,希望國家變得更加的強大,變得更加的富強。
後世的那些人,哪怕一輩子吃的飯,恐怕也比不上這些老一輩人曾經所咽下的苦楚。
想當年,戰爭帶來了無儘的破壞和災難。老百姓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而老一輩們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頑強地生存著。他們可能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隻為躲避敵人的追捕;他們或許忍饑挨餓,挖草根啃樹皮來充饑;他們甚至有可能親眼目睹親人朋友在戰火中離去,卻隻能咬碎牙關繼續前行。
相比之下,後世的我們生活在和平繁榮的時代裡,享受著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安寧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