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呼延瓚卻是在草原之上混得風生水起,自從那次對一個中型部落下手之後,中型部落已然成了他的最低標準,在他一番謀劃之下,竟然接連對七八家中型部落下了狠手。特彆是那些打算增兵抵邊城的中型部落,更是成了呼延瓚首要打擊的目標,不過呼延瓚卻是做得極為隱密,甚至直到到現在,這砦部落風聲鶴唳之下,還以為是仇家下的狠手。
每次呼延瓚做完了事,都會有意無意間漏掉一兩個活口,在這些活口的口供之下,卻是沒有哪個部落能夠淡定了。隻道以為敵對部落有意利用這次出征抵邊城的機會,好暗中下毒手,趁機將自己連根拔起。
得知一些零碎信息的部落,就算開始他們都增兵的打算,可是隨著一個又一個部落被誅滅的消息傳來,他們不得取消這樣的打算。因為有好幾個增兵的中型部落就是增兵大軍前腳剛走,人家後腳就殺上門了。時機拿捏得分毫不差,而趕回來的增兵大軍因為體力的消耗的關係,最後成飲恨成為彆人刀下亡魂。
雖說抵邊城的財帛動人心,但也要有命花才行,甚至呼延瓚此舉似乎有野心的部落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就連呼延瓚也不得不稱讚這些異族人學習能力之強,居然有樣學樣,照著葫蘆畫瓢,趁機竟將對手給鏟除了。當然!這樣的事情不能宣諸於口,隻能悶聲發大財,不過這卻是呼延瓚最希望看到的。
即使那些已經得手之人一股腦兒的將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他的頭上,他也無所謂。反正呼延瓚現在是虱子多了不癢,他巴不得這草原越亂越好。說起來呼延瓚此舉得利的並不是他本人,而是草原之上的大部落。不少小型部落因為擔心自身安危,思忖無力自保之下,乾脆舉族相投大型部落了。
草原之上還有在傳言,說是這些事就是某個大型部落暗中主導的,就是為了吞並其他部落。這個說法多多少少還是站得住腳的,畢竟從現在看來,最後得利的隻有大型部落而已,很難讓眾人不將矛頭對準大型部落。
邊關草原上的部落也是呈金字塔排列,小部落多如牛毛,至於中型部落可以說是草原之上重主要組成,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反而是大型部落,卻似鳳毛麟角般珍貴,數來數去,也隻有那麼兩三個。呼延瓚認真的調查過此事,準備的說來邊關草原之上的大型部落隻有兩個半,至於這半個之說,還要慢慢敘說一番。
邊關草原三個大型部落,一個是阿不台所在的雄鷹部落,也是這是攻打抵邊城的主要發起者,另一個大型部落則是天狼部落,因為和阿不台的雄鷹部落有仇,這次攻打抵邊城雖然也象征性的派了一兩千人。但也因為對阿不台防範甚深,天狼部落並未派出主力,大多數人馬都還在老巢之中。
至於另外這半個,那就是都蠻部落了,說起現在的都蠻部許不值一提,但提到以前的都蠻部任誰都不能不肅然起敬。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都蠻部的首領複姓耶律,聽到這個姓相信大家都明白了,雖然都蠻部也是由於政治上的失利,才被打發到這邊關草原上來的。但是他們和契丹卻是有血緣關係,儘管隔了數代,關係已經有點遠了。
但耶律這個姓氏卻是誰都無法忽略的,當年都蠻部的第一代首領被打發打邊關草原,除卻政治的失利外,他背負的另一個任務卻是監督邊關草原的其他部落。畢竟被打發到邊關草原的其他部落,曾經都是契丹族的敵人,如果沒有一個信得過的人監督,若是讓之坐大,將來契丹的日子未必能好過。
雖說都蠻部的第一代首領一樣是跟他們被放逐的部落一樣是失敗者,但耶律的姓氏和契丹出身的身份卻是他不能改變的。都蠻部的第一代首領到達邊關之後,也不負所望,幾乎統一了邊關所有部落,他所在的都蠻部乃是當時唯一的一個大型部落,全盛之時,舉族擁有十餘萬人,控弦之士也不下三四萬人。
幾乎接近現在異族部落聯軍的總和了,可是這麼一股強大的力量,讓契丹一族如何能放心?在契丹本族默許之下,阿不台的雄鷹部落聯合天狼部落生生將都蠻部給吞並了,而都蠻部在第一代首領去逝之後,每況越下,自然逃不過衰敗的命運。
不過!阿不台卻是小心之極,他擔心如果讓都蠻部就此消失了的話,契丹的注意力難免會放到他們身上,而他最擔心的還是契丹最後利用完他們之後,卻是借口和都蠻部有血緣的關係,最後對他們下狠手。
所以在最後關鍵時刻,阿不台卻是找上了都蠻部的首領,意思戰爭到此為止,都蠻部依舊是邊關草原的大型部落,至於被他雄鷹部落和天狼部落瓜分的那些,當然就隻能認命了。都蠻部大勢已去,自然隻能認命,可是阿不台單方麵和都蠻部的苟合卻是徹底的激怒了天狼部落,天狼部落也因此事和雄鷹部落漸行漸遠,如今甚至走到了對立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以前的都蠻部強大的時候擁有十萬部族,不要說稱之為大型部落了,甚至將之歸將到超大型部落也不是不可以。但被雄鷹和天狼兩大部落瓜分之後,隻有兩萬出頭的部族,拿得出手的戰士也就六千人左右,這點力量卻是比之中型部落要強一些,但和雄鷹和天狼這兩大部落相比卻是有些不夠看。
因為不論是雄鷹還是天狼部族皆是有四、五萬人,如果真舉全族之力,出兵上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草原之上仍舊把都蠻部當成一個大型部落來看,畢竟都蠻部複姓耶律,這點才是其他部落最為顧忌的。萬一哪天遼國皇帝想起了又認都蠻部這個親戚了,誰又敢和遼國皇帝作對?不過!呼延瓚倒也沒有這麼多的考慮,他純粹是以實力來劃分的,在他看來這都蠻部最多就隻能算得上半個而已。
呼延瓚在知曉邊關草原各個部落實力劃分的同時,也清楚他們之間的恩怨。在連乾六七票得手之後,呼延瓚慢慢對中型部落失去了興趣,而是把主意打到了大型部落身上。當然!以呼延瓚的精明,自然不會選擇硬碰硬,像雄鷹和天狼部落這樣的實打實的大型部落他是惹不起的,所以呼延瓚也隻好將主意打到了都蠻部身上。
在草原部落看來,由於都蠻部複姓耶律,這個姓氏可以讓大多數人打消對都蠻部的想法,但很可惜的是呼延瓚本來就是是草原人。而呼延瓚來到草原的目的就是來毀滅草原的,他所有草原人都寢食難安。
都蠻部還不知道有人暗中算計於他,這些天來也有不少小部落舉族歸順都蠻部,畢竟有和耶律皇帝這一層親戚關係在,這些小部落的人相信就是有人將主意打到天狼和雄鷹兩大部落的身上,也絕對不會有人敢把主意打到都蠻部身上的,畢竟遼國皇帝的怒火又豈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都蠻部首領耶律都德也清楚這一層關係,這段時間他甚至明止張膽的打出了耶律姓氏的旗號來,在他看來如今絕對是一個重新振興都蠻部的絕佳機會,他甚至有些感謝在暗中搞小動作的那些人。如果不是他們,這些小部族又豈會為尋求安全,從而選擇舉族相投。自從被雄鷹和天狼兩大部落瓜分之後,都蠻部一直都未恢複元氣。
如今草原的動亂,卻是給了都蠻部這樣的機會。耶律都德甚至盼望著這樣的動亂能長久一些,這樣一來隨著加入都蠻部的小部落越來越多,都蠻部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耶律都德自己也清楚如今的都蠻部雖然頂著大型部落的帽子,卻是沒有與之匹配的實力,這似乎也使得都蠻部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
儘管大部份人都不會當著麵說這些,但暗地裡的指指點點肯定是少不了的。耶律都德無時無刻都不在盼望著恢複都蠻部的昔日榮光,都蠻部為何名作都蠻,有另一層意思卻是統領各異族部落的意思。唯有作為嫡係子孫的耶律都德才清楚其中的隱秘,而如今的都蠻部隻能蠅營苟且的活著,更有成為雄鷹附庸的趨勢,也是耶律都德最不想看到的。
就拿這第一次攻打抵邊城之事來說,其實阿不台最先找到的就是都蠻部,頗有點兒挾恩圖報的意思,到底是阿不台在關鍵拉了都蠻一把。耶律都德也無可奈何,甚至為了表示支持阿不台,這次也是出五千餘人馬,這幾乎是都蠻部能拿得出的所有兵力了。這自然不是耶律都德的本意,奈何形勢比人強,他不得不這麼做。
耶律都德想要擺脫這種情形,就隻要努力強大都蠻部自身,有朝一日能不再仰望他人鼻息生活的時候,都是都蠻部再次崛起之時。耶律都德甚至在暗中計算,不少小部落的歸順,又使得他憑空多出三千多人馬,如果再加上他派往攻打的五千餘人馬,都蠻部也算有八九千人馬了,至少和大型部落這個身份相匹配了。
喜歡崛起後周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崛起後周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