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八關,分彆為函穀、虎牢、伊闕、廣成、大穀、轘轅、孟津、小平津;
函穀關,地處洛陽以西,“長安古道”附近,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古人王氏曾經曰“自靈寶以西、潼關以東,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見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稱函穀。”
可以說,這裡是洛陽通向長安的要塞之處,向東可以指洛都,向西能夠望長安,向南可以臨澗河,向北可以靠邙山,這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也正因如此,函穀關有洛陽八關之首的稱號。
虎牢關,又被稱為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現在豫州滎陽市,西北部十六公裡的汜水鎮境內。
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可以說,此處這是兵家必爭之地關,以後每逢戰亂,兵家多爭此關,唐初李世民與竇建德,也曾在此一決雌雄。
李世民能夠完成,三千破十萬這一成就,這跟他提前占領了虎牢關,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
不僅是這個事件,曆史上許多大事,都跟虎牢關有關,比如春秋魯隱公五年,鄭敗燕師於此;
魯襄公二年前571年,晉悼王會諸侯於戚以謀鄭,用孟獻子“請城虎牢以逼鄭”之計,開始在此築城。
楚漢爭霸時前101novel.com3年,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
宋代嶽飛大破金兵於竹蘆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戰紛繁,時聞殺聲震天。
畢竟,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給人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巨大之勢,這才變成了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而在東漢王朝,則以虎牢關為京師洛陽東第一關。
班昭《東征賦》中雲“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門”,即指此關,所以說,虎牢關同時也叫做旋門關。
洛陽向東過此,即無扼塞可以據守。
伊闕關,即今豫州洛陽市區,向南約兩公裡處的龍門,此處是洛陽南麵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有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像天然的門闕一樣。
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裡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
隋煬帝都洛陽,因皇宮大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之名即沿用。
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說,伊闕關是洛陽守軍南下,而荊襄守軍北上的必經之道。
……………
至於廣成關,始建於東周,是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將王子分封到汝河流域,並在今汝州市臨汝鎮設廣成關。
東漢時期,廣成關成為警衛京都的洛陽八關之一,故址在今豫州的汝州市崆峒山西側,是因上古仙人廣成子而得名的廣成關。
大漢的廣成關,位於漢光武帝所置廣成苑的南邊,世稱“兩山夾一川”,自古是宛(南陽)襄(襄陽)、荊楚地區進入京洛的重要通道。
不僅如此,廣成關東北有長蟲山、娘娘山、和尚山、白雲山、盤龍山,西南有大馬山、大虎嶺,同時也是是通往汝穎的要塞。
漢時,在廣成關附近,有廣成澤,周圍四百裡,水出狼皋山中,東南流入汝水。
隋大業初,曾置馬牧於此,由汝穎一帶北上京洛,這裡是必經之地。
太穀關,遺址在今偃師寇店鄉水泉村,是嵩山與龍門山間的一道峪穀。
《洛陽記》說“太穀,洛城南五十裡,舊名通穀”。
在戰爭時期,這裡可埋伏重兵把守,斷絕南北交通,為曆代兵爭將奪的古戰場。
轘轅關,這裡位於偃師與登封交界處,為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衝。
關處鄂嶺阪,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盤旋,將去複還,故稱轘轅關。
不僅如此,在宋朝的時候,其南邊的鄂嶺口,又有一關,為宋朝偃師縣知縣馬仲甫,庸工所鑿,道路軒敞,人便其利,當地人稱鄂嶺口,也叫新轘轅關。
不過這時候,顯然還沒有建立出來,蘇哲讓雲狂拿下登封,不就是為了窺伺轘轅關嗎。
至於孟津關亦稱河陽關,在洛陽北,孟津扣馬五裡處,距孟縣南十八裡的黃河河心,是古代黃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
當年,周武王伐紂時,與諸侯會盟渡河的地方,就是這裡,所以亦稱盟津,又名富平津。
西晉時期的豐樂亭侯杜預,曾在這裡,架起黃河上第一座浮橋,被稱為“河橋”。
北魏時期,又置河陽三城於南北兩岸及河中沙洲上,曆代為洛陽北麵之要津,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小平津關,則是在孟津老城的西北,黃河河心,也是黃河上的一道津渡。
其地位僅次於孟津關,故名小平津。
此外,洛陽西以西還有尚未建立的潼關,不過,這是在建安年間建立的,除此之外,北有天井關和軹關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些關隘同為洛陽門戶,設防守衛,使洛陽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當然,如果從表麵上看,洛陽確實有著上麵那麼多優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存在一些缺陷,而且這些缺陷可能是致命的。
在太平時期,洛陽城可能是作為國都的上佳選擇,但一旦天下紛亂,因為地處天下之中,洛陽極易受到各個方向的圍攻。
畢竟,曆史已經證明,洛陽不止一次被圍城、被攻破,從而導致國都陷落。
洛陽的所處的三川河穀腹地較小,一旦天下有變,不足以支持自己對峙到底。
而且,洛陽東部山地也不夠厚實,北麵則隻有黃河作為屏障,對比於廣闊關中中原來說,的確稍顯遜色。
畢竟,洛陽容易四麵受敵,而關中則更加易守難攻,如果諸侯安定的話,則可以通過漕運逆黃河而上供給京師。
若是天下有變,則可以東出攻擊。
而後來曆史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觀點,無論是漢軍剿滅異姓諸侯王,還是後來爆發了,七國諸侯之亂,關中地區都能夠,穩固的輸出錢糧和部隊來打擊他們。
同時,關中也始終沒有被敵軍攻入。
畢竟,從曆史發展的各大事件就可以看出,洛陽在亂世時期,真的容易造成,麵臨敵軍四麵圍城的局麵。
西晉永嘉五年,匈奴劉漢就曾經攻入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