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是嬌豔的花,也可以是鋒利的劍】
天幕上,一個衣著類似之前人們看過的清宮劇的女子,手持一把小刀,插進腦後的發髻中。
【這裡的女子將“武器”藏於發間,作家冰心曾盛讚:“天下沒有一個國家的農村婦女能和我故鄉的‘三條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的太遠了。”——冰心《故鄉的風采》
相傳,倭寇襲擾福州城郊,婦女在發髻內插刀子防衛。三支刀形銀簪扁平如劍,刻有花紋,俗稱三把刀,一把為國,一把為家,一把為己。
(字幕)在發髻上簪“三條簪”,一來方便勞動:既挑菜,又挑泔水、糞便,負載繁重,騰不出雙手,因而發髻必須紮牢,不易墜散;二來跋涉郊野,如遇惡人,也可以簪防身,應急壯膽。】
古代的婦女們:用銀子打的?這麼大得好多錢?她們這麼有錢還要勞動還要防身?
鐵匠們:銀刀鋒利但銀子軟,很難當武器用吧,而且開刃怎麼簪到頭上?
【世易時移,髻頭晃劍光,更是勞動人民的“時尚飾品”。
民國時期,當地多次以三把刀為蠻俗而下令禁止,引發農婦大鬨警署,但最終也沒能扭轉。從此,三把刀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致使這一獨特的地方裝束漸漸被人們淡忘。
9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幸再次見到了不再用於防身的三條簪。曆史時刻已經過去,但其所代表福州女性骨子裡的堅強、勤勞、能乾的品質卻代代傳承了下來。】
富貴之家的女性對此不屑一顧,勤勞能乾算什麼好品質?
農婦們:我也沒少乾一點活兒,咋就打不起這麼大的的三條銀刀簪頭發?
一些權貴:這蠻人的風俗倒也有點意思,這樣竟也好看,嗯,主要是姑娘好看。
【:我有一個疑問,天天把刀插頭上,頭發不會被割斷嗎!
:不會太鋒利,就簪子。
:刀頭利就行,不必刀身利。】
鐵匠們:原來如此。
【:這就是傳說中的“丁香結子芙蓉絛,不係明珠係寶刀”嗎?[流淚][流淚][流淚]
:雖然但是這好像是寶玉寫的。
:對,《姽嫿詞》其三,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穠歌豔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裡;叱吒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丁香結子芙蓉絛,不係明珠係寶刀;戰罷夜闌心力怯,脂痕粉漬汙鮫綃。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腥風吹折隴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戰死時;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沙鬼守屍。紛紛將士隻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不期忠義明閨閣,憤起恒王得意人。恒王得意數誰行?姽嫿將軍林四娘;號令秦姬驅趙女,豔李穠桃臨戰場。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勝負自難先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實可傷;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不傷悲!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我為四娘長歎息,歌成餘意尚傍徨!】
山東人:又有流寇,沒完沒了了。
文人們:這詩,它動機不純,暗含深意啊!
樓子裡的花娘們:“丁香結子芙蓉絛,不係明珠係寶刀。”這句好聽,趕明兒也打三把銀刀來簪頭發,一準兒時興。
【人參為什麼這個時候挖,是真有說道的】
視頻一開頭,無數的大夫和達官顯貴們,就被屏幕下方田地裡大片的人參和筐子裡一大筐一大筐挖好的白胖人參給震驚了。
【這人參呐,為啥這前兒起呢?因為這人參不隻吃的是參齡還是季節。
這本經記載啊,春參無力雖一兩不如秋參一錢,意思是這春天的參是沒有力道的,經過一冬天的消耗,它自己本身就很虛了,到了夏天的時候正是人參快速生長的季節。他的漿氣都供葉子生長了,所以這個時候的人參也沒到成熟期。】
大夫們:雖然你說的有道理,但是能不能彆一大把一大把的挖參,我看著害怕。
一些農戶:他們是怎麼種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