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情濃,分開了好多天,年輕的小夫妻不免貪婪了些。第二天,兩個人都懶懶的不想起床,起床的時候,太陽都三杆高了。
今天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三,也是家家戶戶集中大掃除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日子。
大掃除是可以忽略的,屋裡一個大桌子,一個小飯桌,兩把大椅子,三個小凳子,就這些家什兒,天天用天天擦,也用不著啥大掃除。
女人出門總是很麻煩,曆朝曆代都這樣,少有例外。
李春芽頭發梳的油黑發亮,女式勞動頭用皮筋抓了個短辮。
棉襖外麵罩了一件碎花紅底的褂子,藍色的勞動布的褲子,輪胎底燈芯絨麵的棉鞋。
雖然是平常打扮,但依然掩飾不住凹凸有致的身材。況且在喜歡的人看來,怎麼打扮那都是天仙。
女人臉上搓了些雪花膏,又給牛兒的臉上搓了些。牛兒自己爬到床上,找出自己的那頂棉皮帽,戴在頭上。拽著媽媽的褲子,在媽媽的身上蹭來蹭去。
一家三口步行去村南頭的集市趕年集!牛兒聽說要去趕集,興奮的提出好多的要求,無非就分成好吃的和好玩的兩大類,具體想要啥他也說不上來。
林中陽抱著牛兒,春芽挎著竹籃子跟在男人身邊,邊走邊盤算著,“寫對子的紅紙得買兩張,薑絲果子得買一斤,羊角蜜得買一斤”,
“不用算了,到時候見樣買二斤!把錢都花了。”林中陽笑著打斷了妻子的話,
“就你大方,以後的日子咱還過不過了呀?”李春芽白了一眼男人,不滿地說,“日子還是得算計著過,咱又沒有其他的來項。”
“好好好,老婆大人永遠都是對的。”林中陽把牛兒架在脖子上小跑起來,“走嘍,買好好吃去嘍!”
“你倆慢點!”李春芽在爺倆身後大聲的囑咐著。
集市不大,人也不多,大都是賣些自留地裡的農產品或者雞鴨子雞蛋之類的,再就是賣一些手工做的小孩子的玩具之類。
另外還有個剃頭的挑子,幾個賣油條的,賣燒餅的,賣狗肉的,賣花生的也是趁著年集管理不嚴的空檔,出來賺幾個過年的錢。
挑剃頭挑子的是位姓焦的老頭,老舊的扁擔油光發亮,一頭挑著火爐和焦炭,另一頭是板凳和剃頭工具,火爐上冒著熱氣,在寒冷的冬季裡顯得特彆溫暖。
焦老漢解放前就挑挑子剃頭,沒討上老婆,撿了個男孩養著,一個祖輩貧農的五保戶,沒有誰會跟他過不去,日子倒也過得平靜。
趙家的狗肉,王家的燒餅,孔家的油條那都是祖傳的手藝。
他們挎著藤籃在人流裡穿來穿去,也不吆喝,大家都認識他們,也都知道他們的籃子裡麵賣的是什麼東西。
因為大家都是鄉裡鄉親,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也不需要掛上幌子來說明。
尤其是趙家的狗肉,那是趙家人祖輩的秘方。幾毛錢的狗肉用荷葉包著,吃一口,那真叫一個香啊。
那時候的集貿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但是市場已經有鬆動的苗頭了,老百姓也自發的集中在一起交換些農副產品,集貿市場從來就沒有完全消失過。
市場上可買的東西並不多,農副產品自己家也不缺,想置辦年貨還是要到大隊供銷社或者公社供銷社大樓去買,趕集純粹就是為了溜達著玩。
在集市上給牛兒買了一根油條,兩毛錢的狗肉,小家夥吃的油油乎乎的,也不吵著買玩具了。
供銷社大樓不遠,兩裡地轉眼就到了。說是“大樓”,其實就是一座寬敞高大的單層建築的房子。
裡麵的人很多,走進去首先聽到的就是買東西的社員和賣東西的售貨員的問答聲,聲音此起彼伏,顯得嘈雜又覺得熱鬨。
臨近年關,貨架上的商品還是很豐富。供銷社東西有兩個大門,西邊大門的西側是油鹽醬醋等一些日常調料等,裡麵一溜排著大醬油缸,大醋缸,水泥壘的一個大鹽池,上麵木支架上吊著一杆用來稱鹽的杆秤。
北牆一麵依次是煙、酒、糖、、茶,胰子、毛巾、雪花膏、牙膏等,再往東就是茶杯、茶碗、茶壺、暖水壺之類以及一些相關的壺膽等配件,然後就是鋼筆墨水紙張等文化用品和兒童玩具之類,東邊靠近東門口的地方賣一些鍋碗瓢盆和豬肉活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