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二十來天,沈小夏都是跟著大家一起種小麥和紅薯。
沈小夏、韓竹心、賀廷遠、謝雲珩等這批新來的知青,也漸漸的融入了百花村,習慣了這種每天乾農活兒的日子。
可能是找到了乾農活的訣竅,可能是適應了,也可能是體能等各方麵提升了,大家也慢慢的覺得沒有最開始那麼累了。
偶爾大家也能聚在一起,聊聊天,談談自己碰到的有趣的經曆,都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年紀,相處下來,彼此之間也都變得熟悉了。
相比和前院之間的關係,後院的幾人,彼此之間明顯會更熟悉一點。
忙完小麥和紅薯的種植,大隊長宣布說,大家可以有兩天的休息時間。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休息,上工就有工分拿,等秋收的時候是要拿工分換成糧食的,沒有特殊的情況,村子上的人都是不會休息的。
沈小夏問了其他人,韓竹心、賀廷遠、謝雲珩都是打算休息的,也都想去縣城裡看看,沈小夏也打算去一趟,於是四人就約著一起去。
來這邊一個月了,沈小夏決定給家裡寄一封信回去,不然沈母在家裡該擔心了。
沈小夏把自己到知青院後,除了不能說的部分之外,都事無巨細的寫在了信裡。
告訴家裡,自己在這邊很好,讓她們不用擔心,住的地方是單獨的,而且還是青磚瓦房。
也和村子裡麵的嬸子學會了怎麼乾農活,怎麼種菜,還說自己在住的院子的後麵開墾了兩小塊菜地,自己種菜吃。
自己沒有拔尖出頭,每天的工分也都是隻比最低標準高一點,每天也都是讓自己吃的飽飽的,讓家裡人不要擔心,自己會照顧好自己的,也讓他們不要太記掛她。
零零總總的寫了兩頁紙。
晚上早早的就睡了,第二天五點多鐘的時候,沈小夏就爬起來了。
隻有早起才能坐上去縣裡的牛車,牛車是坐滿就出發,不早點起,怕趕不上。而且牛車也不是每天都有,這個時候,牛精貴,不可能天天拉人去縣城的,大部分人去縣城,都是用走的。
沈小夏簡單了洗漱了下,就出門了。
韓竹心、賀廷遠、謝雲珩他們也都準備好了,四人就一起往村頭去,去坐牛車。
沈小夏四人到的時候,牛車上已經坐了兩個嬸子了,沈小夏沒見過她們,四人給趕車的大爺一人交了一毛錢,就在牛車上找了個位置坐下來了。
沒一會兒就坐滿了,坐滿之後,大爺就直接趕著牛車出發了。坐牛車去縣城,路上要走一個多小時,如果步行的話,起碼要兩個多小時。
隨著牛車的行進,五月初的清晨,鄉間的小路像一條絲帶,將廣袤的田野和錯落的村莊巧妙的連接在一起。
路上的每一處細節都生動而真實,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柔軟的泥土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古樸的石頭、路邊搖曳的野花、枝頭的鳥鳴、以及遠處偶爾傳來的狗吠,仿佛是大自然最細膩的筆觸。
遠處村莊在嫋嫋升起的炊煙中若隱若現,似是一幅水墨畫,行走其間,像踏著時代的韻律。
沈小夏帶著雀躍的心情,一路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
到縣城的時候,和趕車的大爺約好回村的時間後,四人約著先去國營飯店吃個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