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架無人直升機懸停在灰霧上空,正在把各自懸掛的灰色金屬箱直接丟進灰霧裡。
除了負責保衛工作的士兵,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一幕。
灰霧已經肆虐了半年之久,但因其對電子設備強烈的乾擾和破壞性,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類對於灰霧都是一無所知。唯一收獲便是意外發現了宇宙射線和灰霧的聯係從而得以提前預測灰霧的到來。
但長期不計成本代價的實驗也讓科學家們發現了灰霧的一個特性。即,灰霧實際上是分為兩層的。
真正具有乾擾破壞效果的是外層,也被稱之為外殼。外殼的厚薄程度不一,最薄的隻有不到十米,而最厚的能達到驚人的上百米。而外殼的厚度通常都與灰霧的規模和危險性有直接關係。
外殼之內的區域被稱為內核。內核裡同樣有輕微的乾擾性,但大多數電子儀器都能承受。
在李寄秋的幫助下,考察隊找了五六天才在營地東邊五十公裡處發現這麼一個規模較小、且危險性沒那麼高的灰霧。
老規矩,考察隊先派出懸掛了電子計時器的無人機飛到灰霧上空勻速放下計時器,用人海戰術多次嘗試來確定外殼的厚度。
此處灰霧的外殼隻有十五米,這是個好消息。
從江為止那裡,李寄秋得知了這幾個月來國家的努力。為了獲取灰霧內部第一手資料,科學家們可謂絞儘腦汁。
人帶著儀器進入是行不通的。科學家們也曾想給馬、狗、牛等動物拴上牽引繩,再讓它們拉著儀器進入灰霧內。但所有嘗試均告失敗,沒有任何動物願意靠近灰霧分毫。
也曾想過用直升機吊著儀器慢慢放進去,但並不算快的下放速度讓儀器往往還沒穿過外殼就已經被破壞至失效了。
最後的解決辦法非常原始而有效。
某支考察隊在灰霧外修築了一條長長的坡道,將實驗儀器置於特製的板車上,板車後麵用鋼纜連接以便回收。再然後,就是讓板車從坡頂一路衝進灰霧中。
麵對會讓電子儀器失效的敵人,人類重拾起了重力和摩擦力。
實驗很成功,板車順著坡道借助慣性以極快的速度一頭紮進灰霧當中。五分鐘後,人們通過鋼纜絞盤將板車拉了回來。
回收的采集儀器和板車已經不成樣子,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高溫破壞,且沾滿了劇毒的液態氰化氫。
處理完儀器上的毒物後,研究員發現儀器因為太過嚴重的破壞已經無法提取出任何信息了。
但也並非毫無收獲。
這次實驗的地方在沿海的射陽市。該市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區域,擁有麵積高達700萬畝的天然濕地,曆史最高氣溫也隻有36度。
采集儀器上覆蓋了材料研究院特製的橡膠,能耐零下100度的低溫和400度的極高溫。而儀器本身也是從航天部門調來,由可以在外太空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的特種材料製成。
後來經過分析,至少需要101novel.com00度的高溫才能把特製橡膠完全溶解。
而液體的氰化氫從何而來則是個未解之謎。
這次實驗雖然沒有收集到數據,但卻成功證明了灰霧內部的環境和所在地完全是兩碼事。
滑坡法在推廣開來後,越來越多的考察隊、地方以及軍隊都開始對自己附近的灰霧進行探索,而探查的結果卻各不相同。
在大部分灰霧中,極端異常的環境條件是常態。從上千度的高溫到零下一百多度的嚴寒都屬於司空見慣。時常還會出現板車和儀器浸透了有毒化學物質的情況,如同被丟進了由液態化學品構成的海洋裡。
由於儀器的損耗數量過於龐大,以至於後來官方不得不禁止初次探查未知灰霧就使用儀器,而是先用一塊同等重量的鐵塊來進行首次探索。
最讓人們難以理解的有兩個例子。
案例一的鐵塊被拉出來後表麵如同月球一般坑坑窪窪,麵目全非。鐵塊和板車上滿是半凝固的鐵水。似乎經受了一場暴雨襲擊,隻不過這場暴雨下的不是水,而是液態的鐵。
案例二鐵塊則更加讓人匪夷所思。整個鐵塊以及板車都已經嚴重地橫向變形,仿佛被一隻巨手輕而易舉地向下按壓擠扁。後經過物理學家的測算,這塊鐵除非被丟進萬米深海才能達到這種壓力變形。
小部分相對沒那麼惡劣的灰霧內部也根本談不上氣候宜人,幾乎都存在著不同強度的輻射。
滑坡實驗的發明雖然讓灰霧更加撲朔迷離,但多少仍算是個進展。
喜歡末世漫漫回家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末世漫漫回家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