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流體對物體的作用力可以用七個變量來描述ffl,θ,p,u,μ,,c。這裡的l代表物體的一個典型長度,用來作為研究的基準尺寸;θ則指代……”
“通過量綱分析,我們可以簡化表達,對於形狀相似的不同物體,它們所受之力f可以表示為……”
“接下來,我們逐一探討公式中的各個無量綱參數……”
一開始,許寧心中難免有些忐忑。但隨著話題深入,他漸漸找到了感覺,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遊走自如,寫下了一個接一個的方程式。
即便是那些理論根基不夠紮實的組員,隻要跟隨他的思路,也能逐步建立起關於流體力學模擬的整體認識。
這正是係統傳授知識的神奇之處。
前世裡,許寧對於流體力學的應用可謂駕輕就熟,但對於背後的理論卻僅停留在表麵理解。
直到重生獲得係統加持之後,這些複雜的概念仿佛被深深鐫刻進了腦海之中。
起初,他認為基礎知識對實際操作影響不大。
然而,在處理日益複雜的項目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這種觀點大錯特錯,沒有堅實的理論支撐,就隻能被動跟隨他人步伐。
這不僅是許寧個人麵臨的挑戰,在八九十年代初期,整個航空航天領域都在經曆前所未有的知識洗禮。
短時間內湧入了大量的新理論與技術,無論是教導還是組員,大家都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前行。
正因如此,許多像許寧這樣的大組員儘管涉獵廣泛,但在深度上卻有所欠缺。所以他決定采取一種更為直接明了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吸收理解。
與此同時,坐在下麵認真聆聽的唐正林也開始懷疑起自己先前的看法。
儘管演講還未觸及具體的實踐案例,但從那穩紮穩打的理論講解來看,這位顯然並非僅僅是在小組會議上彙報學習進展的新手。
許寧終於開始了數值模擬的講解。
“直接數值模擬就是直接解算ns方程,這樣得到的結果很準確,因為不需要簡化湍流現象。但問題是,這樣的計算量太大,目前的電腦根本跑不動。”
接著,他介紹了兩種間接的方法,雷諾平均法和大渦模擬法。
“拿雷諾平均法中的rngke模型來說吧,它跟傳統的ke模型很像,但經過了一些調整,使得它能夠更好地反映不同雷諾數下的流動特性。
特彆適合用來研究低雷諾數或靠近壁麵的情況。”
不知不覺中,四塊大黑板已經被寫滿了公式和解釋。
唐正林對這些並不陌生,所以他開始留意起聽眾們的反應。
基礎物理部分對許多人來說還算熟悉,但當話題轉向高級的模擬技術時,即便是教導們都顯得有些吃力,紛紛拿出筆記本做起了筆記。
尤其是那些研究生們,他們很清楚自己正處於一個計算能力爆發的時代,但真正能夠獨立掌握這些技能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隻是剛剛觸及門檻,或是略知一二卻未能深入理解。
因此,這樣一個從頭開始、係統講解的機會對他們來說就像是黑暗中的燈塔。儘管許寧已經連續講了一個半小時,研究室裡的大部分聽眾仍舊保持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唐正林驚訝於這一點,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講師,他知道普通課堂上大家的注意力通常隻能保持大約30分鐘。
但現在,在這裡,情況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