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在許寧與閻偉忠的帶領下,渦噴14的地麵測試按部就班地進行。
接下來的半個月裡,包括啟動、高原低溫測試、推力瞬變等多個關鍵項目均順利完成,沒有出現任何重大意外。
與此同時,許寧也沒閒著,他正專注於進氣畸變試驗的研發——這是整個高空台測試中最複雜也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不同於其他測試側重於性能驗證,這項實驗旨在探索極限條件下的發動機表現。
在涪城接手任務之初,閻偉忠隻希望許寧能夠測試發動機的喘振情況。
然而,真正的進氣畸變試驗遠比簡單的喘振測試複雜得多。
進氣畸變不僅涉及極端狀況下的問題
比如喘振或旋轉失速,它還直接影響著發動機的整體性能,特彆是在執行大迎角飛行、高側滑角動作以及發射導彈時的影響尤為顯著。
曾經困擾殲83型號飛機的導彈尾煙問題,其實也是進氣畸變的一種表現形式。
為了準確評估發動機穩定性,首先需要明確穩定性的定義,確定哪些參數可以用來衡量穩定性,並且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測量這些數據。
但在當時,整個華夏航空工業對於這一領域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渦噴14項目成為華夏首個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的案例。
1994年,基於漂亮國引進的標準arp14101novel.com和air1419,華夏發布了gjbz6494《航空渦噴和渦扇發動機進口總壓畸變評定指南》。
但這份文件缺乏實際操作價值,因為它缺少必要的實驗數據支持與計算方法。
按照曆史進程,直到引入俄易斯的相關理論和技術後,該領域才逐漸有所突破,真正形成標準則要等到新世紀了。
但是,渦噴14項目不能等待那麼久。
因此,許寧決定主動出擊,儘管他並不打算獨自完成所有工作,但他希望能為這個難題一個好的開端。
當許寧將一份接近百頁厚的《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呈現在閻偉忠麵前時,後者驚訝得差點兒把眼珠子都瞪出來了。
“等等,你稍等一下。”
閻偉忠放下手中半舉著的水杯,按住自己狂跳不已的心臟,打斷了正準備詳細介紹的年輕人。
顯然,他需要時間平複心情。過了好一會兒,閻偉忠終於恢複了平靜。
“這是……按照國家標準研發了一整套實驗方案?”
“沒有。”
許寧堅定地搖頭。
嚴格的進氣畸變測試涉及發動機與進氣道的匹配,對於當前緊迫的八三工程來說,既耗時又缺乏必要的實驗條件。
比如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尾煙就無法模擬。
“哦,這樣啊。沒關係,我們可以一步步來。”
閻偉忠重新拿起水杯,輕抿了一口。
“我把國軍標中關於溫度和壓力畸變的工程計算方法補充完整了。”
“咳——咳咳——”
許寧這次的工作成果非同小可,其影響遠超過讓閻偉忠嗆到那麼簡單。
研發單一試驗是一回事,但製定一套適用於整個行業的通用規範則是另一層次上的挑戰。
“補充?”
緩過氣來的閻偉忠放下杯子,翻開了麵前那份《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手冊,急切地想要了解到底增加了多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