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份10日,人民日報發文《同舟共濟,軋鋼廠在行動,援助鄉村紀實》。
文章說:在廠長李懷德同誌的帶領之下,一行548人的隊伍分成了10個小隊,在各個科室領導的帶領之下,分赴密雲,門頭溝,海澱區等農村地區,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之下,他們修整溝渠,修理農具,免費給百姓谘詢看病,幫助當地的老百姓修建小暖棚等等。
采購科三股的李正陽同誌建議並配合小農場的職工和農大的師生將平時整理收集的經驗轉化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使人一下子就能夠記住相關的小知識,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例如大棚蔬菜的加水問題
種植大棚菜澆水定成敗
定植澆大水緩苗澆小水
花前控水量根深花芽快
水氮多猛長控旺是關鍵
盛果少澆水花好膨果快
冬天慎澆水高濕染病快
還有收集整理的種菜口訣,不僅好記,關鍵還實用,可以科學的管理,增加產量,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大力推廣。
澇不死的黃瓜,旱不死的椒。
茄子栽闊,辣椒栽窩。
蘿卜是根,耕地要深。
深栽茄子淺栽蔥。
番茄能結五六層,打去頂尖莫心疼。
芫荽不熱不種,不冷不弄。
菠菜播種早,長得像野草。
韭菜密又細,產量不會低。
冬瓜種得好,大個兒滿地。
。。。。。。
他們自帶乾糧和行李。從廠長,主任,到普通的工人,他們無怨無悔,和當地的村民奮戰在一起;裡麵有車間的工人,有醫院的醫生護士,有小農場的職工,他們是我們當代工人的優秀代表,我們為他們自發的行為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軋鋼廠再次出現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隨後在京的各個工廠,單位,大專院校相繼組織了精乾的隊伍下鄉,一時之間整個活動迅速的影響到了全國。再次體現出了全國人民一條心,眾誌成誠渡難關的嶄新局麵。
“正陽,光齊,你們回來了,這次下鄉有半個月了,都辛苦了。”四合院門口許大茂一臉高興的看著自己的好兄弟。
“小娥嫂子生了?”李正陽試探性的問道。
“哈哈哈,兄弟,你就是聰明,我許大茂當爸爸了,告訴你們,是個帶把的。”許大茂看來是高興壞了,非要晚上讓兩個人去他家吃飯。
“這樣吧,大茂哥,晚上你到我這邊,現在家裡小娥嫂子也不方便,許叔和嬸子也在,到東跨院吧,不會引人注意的。”李正陽想了想對許大茂說道。
“好的,那這樣,我回去和小娥說下。”許大茂出了門,是一溜煙的往後麵跑去。
“小娥,正陽和光齊回來了,晚上我過去聚聚。”許大茂是一臉可憐的模樣看著自己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