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祭奠,拜訪
當然了,羅星當初在平南郡府仙門館也算是開玩笑,所以,現在遇上這麼兩件意外傷亡事件,也隻當作是巧合。
甚至於,天火宗弟子們根本沒有注意到方澈這個細節,有人還暗中抱怨“都怪那個青雲門羅昊辰不早點說,師弟才會將黑蠍燒成灰燼”……當然,沒人真的過來找茬,羅星也沒往心裡去。
但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
畢竟,這裡是修仙界,是封神西遊山海洪荒的世界……誰敢保證呢?
多個心眼總是好的。
就在這樣有一點點“提心吊膽”的緊張局勢之中,又一個“噩耗”傳來。
這一次,死的不是修仙者,而是凡人!
也就是說,有魔物居然留到了大乾境內,危害到了凡人!
而且,被害死的人,正是羅星穿越過來之後碰上的第一個村子——平南郡龍澤縣清水城邊野鄉小洪村!
這個消息是羅星他們那一組後邊一組人巡邏的時候發現的,殺死小洪村的也不魔族或者魔修,而是魔族馴養的魔物……
也是一隻黑蠍。
小小一隻黑蠍,將整個小洪村近百號村民,全數殺死!
聽到這個消息,羅星大為震驚,隨即,悲傷湧上心頭!
接著,他便跟羅長老告假,準備回去給小洪村祭奠一番!
雖然他不是小洪村土生土長的,但也算是被小洪村救下了一條命,而在他的“履曆”之中,他的人生經曆就是以小洪村為的,所以,也將自己默認為“土生土長”的小洪村人。
羅長老和韓師姑沒有批準他請假,而是直接帶上葉梁城,四人一起去了小洪村。
到達小洪村時,巡邏隊已經將所有人都安葬在了原本埋葬過世村民的墓地之中。
這片墓地之中最早的墳頭,墓碑早已模糊,但羅星知道,裡麵埋的就是羅星穿越來時一起居住過的老人——叫周成還是鄒城的老者。
周成老人屬於小洪村的“上門女婿”,也是小洪村從大洪村分出來之後死掉的第一個老人,當初羅星剛穿越,村裡沒有多餘的房子,就讓羅星跟老人擠在一個屋裡住了半年多,甚至可以說,羅星在這個世界學會會的基礎語言,有一半都是他教會的,所以,自然記得他的墓。
至於其他那些後來的,羅星可能認識,但不確定。
最後一個是大墓,埋葬了所有死在魔物黑蠍毒鉤之下的村民。
羅星將所有墳頭都清理一遍,尤其是周成老人的墓,羅星換了石碑,刻上“長輩周成之墓,後輩羅星立”,至於中間那些,羅星沒有刻字。
最後一個大墓,自然是刻上“小洪村八十九位父老鄉親之墓,蒙恩遺孤羅星敬立”兩排字。
這字也有一點小講究,一方麵,羅星是將自己當成了小洪村唯一的“遺孤”,也算是確定了自己的,自己的“出身”,另一方麵,也暗含羅星的小心思——“蒙恩”既可以理解為養育之恩,也可以理解為救命之恩,羅星也知道當年若不是小洪村人救了自己,自己早就成了兩匹野狼的腹中餐,就沒有後來的一番機遇,這份恩情,都沒沒能好好償還。
還有,羅星用的是自己本名,而不是羅昊辰這個“字”。
當然,這裡涉及的因果塵緣倒也不是特彆重——當初羅星在這裡生活半年多,後來回來過一次,至今為止,已有三十年,大部分當年救過自己的村民,基本都已經風燭殘年的老者,有不少因為積勞成疾,已經過世,根據之前收屍的巡邏隊所言,被黑蠍害死的基本都是些中青年,也就是當年那些村民的後代,由此而言,羅星心中的遺憾悔恨會減輕不少。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
若是再過二三十年,羅星或許就已經淡忘了小洪村的一切,而現在,當年的恩人的子孫就這麼慘死於魔劫之中,對他來說,也是一份化解不掉的遺憾。
因此,唯有給小洪村“報仇”,方能緩解一部分的遺憾悲痛。
就在小洪村墓碑之前,羅星鄭重立誓“諸位父老同鄉,當年恩情,羅昊辰沒齒難忘,奈何修為淺薄,無力逆轉乾坤,組織妖魔孽物,唯有奮力誅殺魔物,給各位報仇!”
言罷,灑下祭祀的白酒,點燃符紙,念誦安魂咒,最後,給墓碑磕了三個頭——這是他穿越之後,第一次正式行跪拜之禮。
當然,在魔界彆被磐甲宗弟子羞辱的時候不算,那時候羅星被折磨得隻能打滾,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比孫悟空被唐僧念緊箍咒好不了多少……
羅長老、韓師姑和葉梁城就在旁邊等著羅星,既不勸慰,也不催促,等羅星自己完成祭奠。
羅星走到三人麵前,抹了抹眼角的淚痕,沉聲道“師尊,弟子有個不情之請,懇請師尊準許,弟子想要離開巡邏隊伍,加入南邊的巡獵行列,前去誅殺魔物!”
羅長老有些不忍,道“按說你實力尚淺,南邊需要金丹中期以上方有自保之力,陪同前往,不過,為師體念你報仇心切,此事牽涉心結,若不及時釋放,恐將滋生心魔……為師且去找鄭師兄問一問,或許有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羅星點頭道“多謝師尊,弟子又讓師尊為難了。”
羅長老道“斬斷塵緣並非易事,昊辰你離鄉多年,卻也是成年之後離開,鄉情羈絆仍在,多少有些難以割舍,也是人之常情,至於梁城……”
葉梁城道“師伯放心,梁城雖離家頗近,卻以淡了恩情,家中親近長輩也大多安享天年,並無掛礙。”
羅長老道“如此也好。”
羅星忽然想到什麼,道“師尊,弟子還有個請求,當年弟子踏上武道修行,多虧那平南郡都尉裴家二公子教導,後來弟子不惜驚動皇家,也要保住裴氏一脈,裴家被貶為庶民,想來也在平南郡一帶,弟子想去看上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