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大隊。
王拴柱也看出知青們心思浮動,雖然生產工作不能落下,但他也不想當阻礙人前程的惡人,便開會說明此事,隻要完成個人任務,時間並不限定,甚至確定參加高考的人可以適當減免勞動,當然,公分也要相應減少。
這話一出,知青們喜笑顏開,但歡喜過後又不免憂愁,尤其是老知青,他們下鄉多年,知識已經忘的差不多,如今各種小道消息不斷,甚至有的稱不到年底就會考試。
複習時間如此之短,又連資料和課本都沒有,真正愁煞人。
“課本的話,大隊這邊有幾套。”王拴柱敲敲煙杆道。
眾人聞言,目光火熱的看過去。
幾套?
“書本有,但肯定不夠人手一套,大隊決定辦個學習班,有意願的可以每天下工過去聽課,”
王拴柱繼續道,“不僅有書,也有部分整理好的筆記,這個份數更少,需要的人要報名,統一安排人手抄錄。”
人群再次沸騰。
下鄉這麼久,第一次有心臟被擊中的酸澀感。
再沒人比他們懂得,這種時候,這種話的份量,不誇張的說,現在多的是人不希望彆人考得好,這樣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就能又少一個競爭對手。
王拴柱這話一出,大家很容易想到他家裡有個高中生兒子,所以有書、有筆記都不奇怪,難得的是,他能在這種時候分享出來,說一句大公無私都不為過!
“報名,我我!!”有人第一個舉手。
大家爭前恐後喊報名,生怕晚了一步就落下自己,再次失去寶貴機會。
不過有了書和筆記還不夠,肯定要有相應的資料和試題,題從哪來?
又會考什麼內容,出什麼程度的題?
甚至於老師哪裡來?公社那邊的老師大多自己也要準備考試,至於那些不準備考的,要麼水平實在有限,要麼本身成分問題太嚴重。
王拴柱再次提出建議,“改造改造,給國家培養人才怎麼不算改造他們的思想?思想還升華了。至於要不要讓他們發揮餘熱,為大隊做貢獻,由大家投票決定。”
“……對,對”有人附和,“就該讓他們發揮餘熱,為國家做貢獻!我同意!!”
“同意!”
……
經過全大隊投票,應教授等人被從牛棚接出來,住進臨時修繕的閒置房裡,熟悉教材,準備稍後給大家講課。
不過,這些人雖然大多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很少有專業當老師的,更沒人參加過高考閱卷工作,也沒人能說清剛恢複考試,考試內容、難易程度如何,一切隻能摸著石頭過河,應教授等人商量過,決定按著以前高考的難易程度先出一套卷子測試大家的水平。
政治、語文、數學、理化、史地、英語……
每門一張,社員和知青們考得兩眼發直,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甚至當場哭了出來。
這幾年的勞動生活消磨了大部分人的學習記憶和熱情,能夠堅持看書學習的幾乎鳳毛麟角,卷子上的內容簡直猶如天書。
摸底之後,大家危機感更重,對新上任的老師們也心悅誠服。
日子一天天過去,學習班裡到了夜晚依舊燈火通明,隨著報紙上主流風向的引導和討論,所有人都有了一種緊迫感,開始沒日沒夜地複習,通宵達旦做題。
有人甚至晚上做夢都在背書,如饑似渴地彌補著失去的歲月。
九月底,有家在京市的知青,通過各種渠道,陸續收到了要恢複高考的消息,學習班的氣氛更是濃厚熱烈。
如果說之前大家還有些迷茫,不確定,從接到一個又一個“內部”消息後,心裡便隻有一個念頭了——高考,上大學,回城!
知青們瘋了一般拚命學習,通宵熬夜努力追趕,課上課後圍著老師們問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