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關道,宛如一條古老的巨龍,蜿蜒在廣袤的大地上。
這條自漢代便開始修建的通道,承載著曆史的滄桑,一路延伸至唐朝。
道路兩旁,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山上的植被在歲月的洗禮下,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綠色,像是大自然繪製的一幅斑駁畫卷。
山間偶爾有飛鳥掠過,發出清脆的啼鳴聲,打破這行軍途中的寂靜。
李世民騎在馬上,目光掃過這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心中湧起複雜的情緒。
這隴關道,見證了大唐的興衰榮辱,每一塊石頭、每一株草木都似乎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李世民深知這條道路對於軍事行動和國家交流的重要性,每一次對交通設施和驛站設備的完善,都像是在為大唐的繁榮添磚加瓦。
每一個決策,都承載著他對國家和子民的責任,他希望大唐能在他的治理下,像這隴關道一樣,堅韌而持久,連接四方,福澤百姓。
如今,原本略顯簡陋的交通設施和驛站設備,已煥然一新。
堅固的橋梁橫跨在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驛站的房屋修繕得整齊而牢固,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對過往行人的歡迎。
道路雖在整體距離上與漢時並無太大變化,但行程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卻得到了極大提升。
這使得它成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鐘愛之路,他們沿著這條道路前行,或駐足欣賞風景,或吟詩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
李世民想到這些,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自豪,這是他為大唐子民創造的福祉,也是他作為帝王的功績,是他為國家編織的文化與繁榮交織的錦緞。
此時,大軍正浩浩蕩蕩地沿著隴關道朝著涼州進發。
烈日高懸在空中,無情地炙烤著大地,空氣中彌漫著燥熱的氣息。
士兵們的盔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汗水從他們的額頭滲出,順著臉頰流淌,在下巴處彙聚成滴,然後滴落在乾燥的土地上。
李世民騎在馬背上,額頭也布滿了細密的汗珠,他伸手擦了擦,那汗水已經浸濕了他的袖口。
他拿出水壺,仰頭大口地灌了兩口水。
水順著喉嚨流下,帶來一絲難得的清涼,在這炎熱的行軍途中,這水壺裡的水顯得格外清洌和甘甜,仿佛是沙漠中的甘霖。
李世民暗暗慶幸大軍出發前準備充足,同時也心疼這些士兵們在如此酷熱下趕路。
他看著士兵們汗流浹背的樣子,心中如油煎般難受。
他深知這些士兵都是大唐的脊梁,是他們的忠誠和勇敢扞衛著大唐的疆土。
他在心中不斷思索著是否要讓李積調整行軍時間,以減少士兵們中暑的風險,又擔心這樣的調整會影響行軍計劃,耽誤戰機,內心十分糾結。
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著無數人的生死和大唐的國運,他感覺自己像是在走鋼絲,必須小心翼翼。
“李積,我們這是到哪了?”李世民看向身旁同樣被汗水浸濕衣衫的李積問道,聲音有些沙啞,帶著行軍的疲憊。
他心裡其實對行軍路線有著大致的了解,這條路他走了不下五次。
但還是想聽李積確認一下,這是他作為帝王多年養成的謹慎習慣。
他知道在戰爭中,任何一點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反複確認。
他的目光緊緊盯著李積,眼神中透露出對答案的期待和對行軍的專注。
“陛下,大軍已經快到清水了。過了清水就出陝西道了。”
李積恭敬地回答道,他的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眼神中透露出對行軍路線的熟悉。
李積深知此次行軍責任重大,每一步都不能出錯,所以時刻保持著警惕,怎麼樣都要對得起太子殿下的龐大的軍費開支。
他在心中默默回憶著行軍路線圖,檢查著是否有遺漏的環節。
每一個地標、每一段路程在他腦海中都清晰無比,他知道自己肩負著陛下的信任和士兵們的生命,不能有絲毫懈怠。
李世民微微點頭,心中卻不禁感慨。
這行軍的二十天來,他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確實不如年輕的時候了。
每天長時間騎馬,胯下雖然沒有磨破,但每次休息時,他都能看到自己的大腿內側一片通紅,那種火辣辣的感覺就像有火在燒一般。
他看著自己紅腫的大腿,心中泛起一絲無奈,歲月不饒人啊,曾經那個征戰四方、不知疲倦的自己似乎已經漸漸遠去。
他感到一種無力感在心底蔓延,他是帝王,卻也無法抵擋時間的侵蝕。
周圍是臨時紮營的營帳,在風中微微晃動,營帳外的篝火還冒著嫋嫋青煙,那是士兵們燒水做飯留下的痕跡。
地上是雜亂的腳印和馬蹄印,顯示出大軍經過的繁忙。
他望著這一切,深知戰爭的艱辛,但為了大唐的安穩,他不能有絲毫退縮。
他告訴自己,即使身體不如從前,他的意誌也要像鋼鐵一般堅硬,為了大唐的子民,為了國家的尊嚴,他必須堅持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每一次疼痛都是對他意誌的考驗,他要像戰勝敵人一樣戰勝這些身體上的不適。
不過,這次出征,李承乾準備得極為充分。李世民心中對兒子的細心感到欣慰,同時也對此次出征信心十足。
他知道兒子在後方為這次出征做了很多努力,這讓他感到後繼有人的欣慰。
軍中配備了各種各樣新奇的藥物,這些藥物被整齊地放置在軍醫們的藥箱中,散發著淡淡的藥香。
而且還有一批從鹹陽來的軍醫。他們的營帳在大軍營地的一角,周圍顯得格外安靜。
軍醫們平日裡沉默寡言,他們醉心於研究那些藥物,營帳內的桌子上擺滿了瓶瓶罐罐和各種草藥,仿佛那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李世民曾與他們有過簡短的接觸,僅僅是這短暫的交流,他就敏銳地察覺到這些軍醫的醫術可能已經超過了宮裡的禦醫。
他當時心中就有了盤算,這些軍醫真有本事,日後一定要讓承乾好好利用,為大唐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
但想了想他又覺得自己想多了,承乾那麼聰明,鹹陽臣的醫學估計已經到了一種新的高度。
大唐需要這樣的人才,他們可以挽救更多士兵的生命,讓大唐的軍隊更加強大。
軍醫營帳外,幾株不知名的野花在風中搖曳,似乎在為這些神秘的醫者增添一絲生機。
李世民看著那些野花,覺得它們就像這些軍醫一樣,雖然不起眼,但卻有著獨特的價值。
整整二十天的行軍,令人驚訝的是,軍中竟無一名士卒因為生病而掉隊,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就拿李世民自己來說,大腿內側因騎馬摩擦而紅腫,這本是他認為算不上病的小問題,以往都是多磨磨就過去了。
沒想到程咬金見李世民難受,偷偷摸摸地帶了一個鹹陽的軍醫來給李世民診治。
李世民看到程咬金為自己著想,心中一陣溫暖,這個程咬金,總是這麼憨直可愛。
他知道程咬金是真心關心自己,這種兄弟般的情誼在這殘酷的行軍中顯得格外珍貴。
那軍醫隻是看了一眼,便從藥箱裡拿出一小盒清涼膏丟給李世民,然後轉身就走,他的腳步匆忙,踩在營帳外的草地上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走了幾步才拋下一句話“一日三次,塗完即愈。”
李世民有些詫異於軍醫的冷淡態度,但更多的是對這清涼膏效果的期待。
或許這些有本事的人都有自己的脾氣,隻要能治病救人,態度倒也不是那麼重要。
他看著手中的清涼膏,希望它能像軍醫說的那樣神奇,緩解自己的疼痛。
李世民與古今帝王都不同,他有著極強的包容力,尤其欣賞有脾氣又有本事的人。
就像魏征那樣的臣子,若是在其他朝代,恐怕早就因為第二天左腳先邁而被抄家滅族了,可李世民卻能容忍並重用他。
他一直認為,一個國家要繁榮昌盛,就需要各種不同性格、有才華的人共同努力。
他深知,作為帝王,不能被自己的喜好和偏見所左右,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讓他們為國家效力。
李世民就像是那種能讓手下人死心塌地追隨的英明老板。
對於這個脾氣有些大的軍醫,他不但不生氣,反而對這個藥的效果充滿了好奇。
如果這藥有用,那真是一大幸事。如果沒用,也不能怪罪,畢竟醫者也有失手的時候。
隻需規勸一番,勉勵他日後行事不要如此魯莽,虛心做事,再接再勵編號。
他希望在大唐營造一種寬容和鼓勵創新的氛圍,這樣才能讓人才不斷湧現。
這也是李世民能收複各族人心的主要原因,他的大氣,讓人心悅誠服。
隻有胸懷寬廣,才能讓大唐成為一個真正的盛世之邦,讓各族人民都願意歸附。
而此時,李世民雖是以李積親兵的身份在軍中,而不是以陛下的身份。
但他對軍醫這種果斷的態度依然很是欣賞。
在軍隊裡,就需要這樣不拖泥帶水、講究效率的軍醫。
他笑著打開清涼膏,一股清涼之意直衝鼻腔,那股清涼仿佛帶著山間清晨的霧氣,瞬間讓他感覺神清氣爽。
周圍的士兵們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整理行囊,偶爾傳來幾句低聲的交談,但李世民此刻的注意力都在這清涼膏上。
他心中滿是驚喜,希望這清涼膏能儘快緩解自己的疼痛,讓他能更好地繼續行軍。
若是這清涼膏效果顯著,一定要在軍中推廣,讓更多的士兵受益。
隻是不知道造價幾何?
他看著清涼膏,就像看到了士兵們減輕痛苦的希望,也看到了行軍順利的保障。
“咬金,這個藥是好東西啊!”
李世民由衷地讚歎道,光是聞到這藥味,他就覺得一定能緩解自己大腿內側的不適。
他讚賞的看了程咬金一眼,如果不是他找來軍醫,自己可能還要傻傻的忍受這疼痛許久。
他深知程咬金的魯莽背後是對自己的一片忠心,這種忠心在這複雜的宮廷和戰爭環境中是多麼難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