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武三年五月,整個大唐的山河都開始震顫,進入了全麵動員的緊急狀態。
這注定是一個被載入大唐史冊的關鍵時節。
朝堂之中,房玄齡與齊太師這兩根定海神針,穩穩地坐鎮中樞。
齊太師條理清晰地梳理著堆積如山的政務,從賦稅的統籌規劃到各方軍情的彙總分析,無一遺漏。
房玄齡則神色凝重,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沉穩的氣度,對軍事後勤,兵員調配等關鍵事務逐一斟酌定奪。
他們日夜忙碌,官署內燈火徹夜通明,隻為確保這場浩大戰爭的根基穩固如山。
後宮,蘇芷悉心照料著太子。
此時的李承乾,一身戎裝,準備禦駕親征高句麗。
李承乾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從江、淮、嶺、陝之地精選出的四萬虎賁之士,個個鬥誌昂揚,他們告彆家鄉的山水,齊聚萊州。
再加上從長安,洛陽兩地重金招募而來的三千熱血兒郎,這些勇士懷著對戰功的渴望,在萊州的港灣登上戰船,他們將從海路向著平壤奮勇進發。
李鎮濤,被委以大唐水師大都督重任的將領,身姿挺拔地屹立在船頭。
他指揮若定,麾下的水師戰艦如林,與張亮的水師遙相呼應,分兩路呈鉗形之勢向著高句麗而去,誓要將高句麗的沿海區域緊緊封鎖,讓其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六萬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以及蘭、河二州歸降的那些剽悍無畏的胡人勇士,向著遼東進發。
秦如召為五軍營主將,召集大唐各地,十五萬三大營的將士,從四麵八方迅速奔赴河北道營州。
營州的校場上,將士們整齊劃一地列陣操練,喊殺聲震耳欲聾。
與此同時,河東道、河南道、河北道十二萬邊軍於柳州集結待命的命令也在緊張有序地執行著。
這些邊軍常年戍守邊疆,在柳州的曠野中,他們迅速彙聚,營帳連綿不絕。
李承乾親提五萬神武軍居中墊後,神武軍皆經過嚴格的訓練,對李承乾忠心不二。
李承乾騎在高大威武的戰馬上,目光看著前方。
水陸兩軍共計四十五萬大軍,如此規模宏大的軍事力量,是大唐建國以來出兵人數最多的一次。
那一麵麵鮮豔的軍旗在風中烈烈舞動,向天地宣告大唐的赫赫軍威。
這般大規模的兵馬調動,對於朝中的官員們而言,無疑是一場艱巨無比的考驗。
他們需要精確地核算糧草的儲備與調配,細致地規劃軍隊的行軍路線與駐紮營地,還要馬不停蹄地收集各方情報並及時整理上報。
幾乎日夜守在官署之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這場戰爭的勝負關乎著大唐的興衰榮辱,大唐絕對不能輸,也不會輸!
與疲憊忙碌的朝廷官員們截然不同,那些已經退下來的老臣們人人都是激動之色。
在鹹陽療養院裡,一輛輛裝飾精美的馬車整齊有序地排列就緒,車輪緩緩轉動,帶著老臣們的期待,朝著李承乾大軍彙合。
李世民端坐在寬敞的馬車之中,他的麵龐上洋溢著興奮的紅光。
李承乾此次征高句麗的戰略布局,恰好開啟了他心中壓抑多年的壯誌雄心,實在是與他的心意完美契合。
整整四十五萬兵馬!
曾經,這樣的兵力規模對他而言,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
他又怎怎麼會從未想過征伐高句麗?
隻是高句麗不是尋常小國,它地域廣袤,實力雄厚,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強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