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棠哪裡不知道二哥想什麼,點點頭,“奶娘說很好吃呢!就是茴香比較喜歡重油,油少了不怎麼好吃。”
所以之前幾天她才沒打茴香的主意。
現在有豬油,當然要吃一頓好的。
沈嶼之爬到山洞裡,找了個通風的地方,把豬肉掛起來。
天寒地凍,豬肉一時半會兒壞不了,就怕招來動物撕咬。
李氏則忙著收拾規整今天在縣城買回來的東西。
熬製豬油,要先把白花花的豬板油洗乾淨,切成小塊備用。
新買來的鐵鍋架在火上燒熱,等鍋變色後,拿一塊豬油在鍋裡擦拭一遍,等到溫度低下來,再燒再擦。
幾次下來,新買來的鐵鍋就變得油潤光亮。
炒菜不糊不沾鍋。
這個過程就是開鍋。
沈清柯洗好茴香就開始搭臨時灶台。
土磚還沒乾,隻能先拿幾塊臨時用用,
搭成個三角形的低架。
沈清棠把開好的鐵鍋架在臨時搭建的灶上,先往鍋裡倒一點兒水,再把切好的豬板油放進去煮。
剛開始水是渾濁的,燒開時會有很大的熱氣,但是過一會兒熱氣就會消失。
渾濁的水逐漸變得清澈油亮。
這時候的水其實已經是豬油。
加水熬製就是為了防止加溫時鍋裡或者板油上有水四濺燙到人。
接下來就是小火熬製。
慢慢地,白花花的板油塊就會“融化”。
看見豬板油變成金黃的油渣,就證明豬油煉到位。
一勺勺舀進之前充當鍋的瓦罐裡。
等放涼了就是凝固的白色油脂。
熬製豬油不屬於穿越必備技能。
沈清棠做短視頻和筆記那會兒搜索過,三千年前的古人就開始吃豬油。
而大乾朝撐死是兩千年前的古代。
豬下水的路怕是在大乾朝走不通。
剩餘一部分底油和油渣留在鍋裡。
等茴香切好放進鍋裡攪拌下就直接能包餃子。
沈清棠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他們忘記買菜刀。
於是隻能用新買的斧頭,洗乾淨後把茴香剁碎。
沈清柯剁餡,沈清棠負責和麵。
粗加工的麵粉沒什麼筋力,一斤麵六兩水就夠軟。
等沈清棠把麵揉好,沈嶼之夫婦也從山洞裡爬了下來。
筷子照例是樹枝充當。
擀麵杖是用兩指粗細的樹枝截了一段,剝乾淨皮。
沈清棠先給沈清柯和沈嶼之示範了下怎麼擀餃子包皮。
接著又給李氏演示了一遍怎麼把餡包進餃子皮捏成餃子。
沈清柯年輕,學習能力強,雖然擀的不是橢圓形就是正方形,厚薄也不均勻,但是姿勢正確,進步很快。
沈嶼之肢體僵硬,大掌根本捏不住小小的麵團,直接放在木板上,雙手握著擀麵杖,橫著擀一下,豎著擀一下,感覺大小差不多了再沿著邊緣修一下形狀。
李氏笑得不行“我雖然不會擀皮,但是我在廚房看見過廚娘是怎麼擀皮的。人家擀得都是圓圓的,哪像你倆?”
沈嶼之不服氣“你還好意思笑我們?你又好哪裡去?我們在京城又不是沒吃過水餃!都是肚大腰圓,你包的這個長長的扁扁的像什麼?”
沈清柯看了看沈清棠包的水餃,“你包餃子也是奶娘教的?”
沈清棠包的水餃跟廚娘沒法比,也算不上好看,就是比他們三個強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