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在曹操稱王,荀彧勸諫卻被猜疑而死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吾並非大王舊臣,如今卻常伴左右,言聽計從,備受寵信,已是招人妒恨。
倘若再不謹慎,必取禍端,憑我韜略文章,足可交四方之友,多年來所以深居獨處,不結高門,無非為子孫免禍而已。”
反例便是同為曹操麾下的楊修,亦以聰明聞於世,大名鼎鼎的禰衡都讚曹操麾下除了孔融和楊修之外彆無人才。
可是其為官手段卻和他老子楊彪相差甚遠。
以丞相主簿的身份卻累年不得升遷,還數次犯曹操的忌諱。
分彆是“門上添活”事件,“一合酥”事件,被張鬆難倒事件,還有直接要了楊修之命的“雞肋”事件。
這哪裡是大聰明,分明是蠢到極點了,若是在後世,那就可以被稱之為“有智商而沒情商”。
如果諸葛亮仗著自己在夢中的經曆,便頤指氣使,往往不通過劉備便自己做決定,那就是離死不遠了。
所以夢醒之後,特彆是劉備在荊南穩定下來之後,諸葛亮非但沒有像在夢中那樣高調,甚至都插手安排劉備的私生活了。
反而大部分事情和談論的時候都默不作聲,直到劉備問詢這才獻言獻策,爾後才亡羊補牢。
要知道,臣子在主公心中的感覺和定位不是一時半會兒就決定和根深蒂固的。
得在平常時間就培養起來,給主公麵子,讓主公感覺和臣子在生活和職務中都覺得舒爽。
便如法正,在跟隨劉備之後,忠心耿耿,屢立戰功,說話還好聽,每次都能洞察主公的心理,按照主公的想法說話。
所以在奪取西川之後,劉備腦子裡想的,嘴上說的都是“孝直如何如何”。
當然,這不是說諸葛亮不懂劉備,不給劉備麵子,不會洞察劉備的內心,而是當時的諸葛亮遠未達到法正那般爐火純青罷了。
這一次,劉備萬一再像夢中那般,有什麼錯招,諸葛亮相信即使沒有法正,自己也能像法正一樣勸他回頭。
劉備笑道“軍師此言繆矣,此軍師籌劃之功,備安敢居功。”
諸葛亮也笑道“高祖曾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今主公之才,不亞高祖,亮之鄙陋,不如三人多矣,饒是如此,主公亦能儘用亮之建言,此非主公之知人善任也!”
“哈哈!”劉備忍不住大笑“好你個軍師,怎拿我與高祖相較,備不如多矣……”
雖是如此說,但劉備的臉上的笑容卻是很真實。
但很快劉備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船隊彙入長江之上,卻見北岸約有萬餘人,皆著曹軍服飾,打著夏侯的旗號往東行進。
隻是距離江麵太遠,隻見江上細霧蒙蒙,岸上又是塵煙滾滾,具體多少人卻是不可儘知。
劉備麵色大變“如今年關將至,曹操竟如此不恤士卒黎庶,意欲興兵攻伐也?”
現今是隆冬時節,天氣寒冷自不必說,若要興兵便要征用許多民夫運送糧草輜重等物,士卒還要在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的天氣行軍,殊為不易。
隻是令民夫修築城池,劉備在荊南和江陵搜刮的積蓄就差點扛不住,又何況曹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