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暗的實驗室內,隻有全息屏幕的光芒微微閃爍,映照出博凱和團隊成員們緊繃的臉龐。外麵的夜色深沉,城市的燈光零星閃爍,仿佛在這寂靜的夜晚中遙遠而冰冷。窗外偶爾傳來幾聲汽車駛過的聲音,卻無法打破實驗室內緊張而沉默的氛圍。
實驗室的氣氛壓抑而焦灼。儘管空調將溫度控製得適宜,但每個人的內心卻仿佛處在一個高溫炙烤的爐火中。博凱站在最前方,眼神凝重,他知道,此刻在萬裡之外的另一端,梅奧診所的辦公室裡,喬治·威爾遜教授正在準備接入會議。而這短短幾分鐘的等待,對博凱和整個團隊來說卻仿佛是漫長的煎熬。
“夜色真沉重啊。”陳思雨輕聲嘀咕了一句,眼睛盯著屏幕上閃爍的數據,語氣中透著一絲緊張。她抬頭看了一眼窗外的夜景,外麵幾乎看不到人影,隻有幾盞路燈散發著微弱的光芒,顯得格外孤寂。
張主任和幾位神經科醫生在全息屏幕前緊張地分析著王偉的病例數據。實驗室內的氣氛沉重,每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一係列複雜的神經圖像和數據流上。張主任低聲指揮著身邊的醫生,他的語氣充滿專業的沉穩。
“王偉的神經修複進展緩慢但穩健,特彆是在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交叉處,我們發現了少量神經纖維的自發再生反應。”張主任的手指劃過全息屏幕,放大了神經係統中的一個關鍵區域,那是自主神經中樞的複雜交彙點之一,迷走神經核與脊髓神經束的連接處。
“注意這裡,”他指著屏幕中的放大圖像,繼續解釋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迷走神經核和脊髓間的交互連接。這個區域對自主神經係統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納米機器人已經在修複受損纖維,但這裡的複雜反饋回路極易受到過度刺激,導致信號紊亂。”
張主任邊說,邊調取最新的實時數據,他和團隊不斷對比王偉三個月以來的神經反應記錄。屏幕上顯示著神經傳導速度的微小變化,突觸連接的穩定性,甚至包括神經電位的細微波動。
一位年輕醫生插話道“自主神經係統的副交感神經部分在這裡的修複尤其棘手。副交感神經主要控製心率、呼吸和消化,任何過度修複或誤操作都有可能引發全身係統性反應。迷走神經核的自發性反應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技術難題。”
張主任微微頷首,眼神嚴肅“沒錯,特彆是在納米機器人進行精細修複時,自主神經的反饋回路非常敏感。我們已經觀察到一些神經節點的自發性過度修複,導致了神經信號的延遲和反饋乾擾。雖然量子反饋係統在調節上有顯著作用,但仍然存在信號滯後的問題。”
張主任手指輕點屏幕,顯示出迷走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3d交互模型。“你們看,這裡,”他指向模型中的一段神經纖維,“這部分纖維在修複過程中產生了自適應反應,導致信號傳遞出現了反複延遲。這就是我們目前遇到的瓶頸,量子反饋係統能監控大部分神經元活動,但某些高複雜度的神經元重塑仍然會產生滯後。”
博凱仔細聽著,快速瀏覽著全息屏幕上展現的實時數據和修複進展。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電子病例,而是101novel.com47年最先進的全息病例係統。每個神經元、每個突觸都被精確掃描,並通過ai係統進行分析,數據以實時動態反饋的形式呈現出來。
屏幕上,一組組精密的圖像閃過,展示著王偉自主神經係統的每一處損傷。尤其是在迷走神經核附近,受損的神經纖維顯示出密集的裂隙。隨著納米機器人持續修複,神經纖維的再生情況也一目了然。然而,博凱注意到某些區域的神經傳導速度稍有滯後,表明修複仍然受到乾擾。
“數據已經整理完畢。”陳思雨抬起頭,仔細檢查著係統的反饋日誌,快速查看神經傳導信號、量子反饋係統記錄,以及納米機器人操作日誌。
博凱點點頭,示意張主任繼續。陳思雨整理的不是普通的病曆文件,而是一個實時交互操作係統,通過張主任團隊的技術支持,王偉的所有生命體征、神經活動和納米機器人修複反饋都被整合在一個全息係統中。通過這套係統,全球頂尖神經專家能夠精準監控王偉每一個神經元的細微變化。
王子傑加入了討論,他眉頭緊鎖“儘管我們儘力優化了神經修複的算法,但自主神經反應依舊複雜。尤其在應對迷走神經核附近的重塑時,量子反饋係統的處理速度仍然有限,這也導致了我們在修複過程中出現的延遲。”
張主任看了看王子傑的屏幕,補充道“納米機器人在微觀層麵的調控已經達到極限,但在多層神經元網絡的交互中,某些節點仍然會出現過度修複的現象。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納米機器人的操作路徑,降低信號乾擾。”
博凱意識到眼前的技術挑戰不僅僅是修複神經,還要在複雜的自主神經網絡中保證每一個信號的精準性,而這些細微的延遲和自發反應可能意味著生命與死亡的區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看著和威爾遜教授約定時間的到來,博凱深吸一口氣,走到全息屏幕前。他的手指輕輕滑過虛擬界麵,一道連接遠程會議的請求被發送出去。屏幕閃爍幾秒後,威爾遜教授的影像出現在屏幕上。
實驗室內的光線閃爍,屏幕中出現了威爾遜教授的身影。這是一位滿頭銀發、身材高大的老人,身著乾淨整潔的白大褂,整個人透著一股沉穩的威嚴。他的雙眼銳利而深邃,仿佛經曆過無數生死攸關的時刻。他是梅奧診所的自主神經係統領域的權威專家,曾發表過數百篇學術論文,主攻方向是神經損傷修複及自主神經調節,尤其擅長量子生物反饋技術在神經治療中的應用。他所在的團隊曾經參與了多個國際神經疾病臨床研究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博凱,很高興見到你。”威爾遜教授的聲音帶著濃厚的美國口音,但語調卻透出幾分親切與專業。
“教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幫我們。”博凱迅速調整情緒,儘量讓自己顯得鎮定。他知道,眼前的這位專家不僅是自主神經係統領域的頂尖人物,還是目前全球神經納米技術的領軍者之一。幾個月前,他的團隊剛在《naturedice》(自然·醫學)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神經元微觀調控的開創性研究,震動了整個醫學界。
威爾遜教授微微點頭,隨即切入正題“我已經看過了你們發來的病曆資料,王偉的情況非常複雜,尤其是在自主神經係統的損傷方麵。你們提到的量子反饋係統瓶頸,可能是導致他病情反複的原因之一。當前技術已經能修複大部分神經纖維,但自主神經的平衡非常微妙,任何一點過度修複都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副作用,尤其是自主神經中樞和迷走神經區域的過度反應。”
博凱眉頭緊皺,點了點頭“是的,教授,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我們需要更深入的解決方案。”
威爾遜教授稍稍靠近屏幕,語氣帶著幾分思索“我有一個新的想法,或許可以為你們一些啟發。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納米機器人不僅可以修複外部的神經纖維,還能夠深入到神經元內部,進行更精細的調控,調整神經元的自我修複機製。你們現在的技術非常先進,但或許可以再進一步,通過直接進入神經元內部來解決問題。”
陳思雨不禁驚呼“直接進入神經元內部?這比我們預期的方案更加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