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寓楊士奇,未來的大明首輔,此時卻在為養家糊口而拚儘全力。
私下接觸劉學勤,雖然這是翰文堂不接的生意,但若是傳出去,必定是落個解聘的下場。
但他不是頭回接私活了,聽完劉學勤首印就要各一千冊,可把他嚇了一跳。
塞音老仙這兩套經文可不是按照【道德經】的路子寫的,什麼微言大義,不存在的,全都是落落長的大白話。
兩部經書合計要二十多萬字!
略一合計,楊寓報出需要上好青紙十二張,每張六文錢;白紙一千一百零五張,每張一文錢。
一整套經書單是紙錢就要折銀一兩二錢的樣子。
還有刻版,也要一千多版,每字的工費是六文,考慮到這麼大印量,價格最低能談到二文五厘,製版費也要六百兩。
再加上墨水、損耗之類,楊寓報了個打包價一千七百兩。
“嘶——”
饒是父子倆見過錢,也被這個價格嚇了一跳。
其實明朝時候印書就是很花錢的,後來朱棣為了編【永樂大典】,恨不得把國庫六分之一的銀子都花在裡頭。
“你沒必要一上來印這麼多,我看一兩百冊儘夠。還有,要不要為父幫你潤色一下,我看這字數起碼能減去一半。”
劉喜貴幫忙出起主意,想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語速都快了幾分。
“嗯,我們也可以選擇硬棒紙,價格隻消白紙的一半,算下來可以省不少。”
楊寓以為老仙嫌貴,也提出了個省錢的法子。
是有些小貴,但劉學勤想的卻不是這個。
十年下來,他給道場存下一萬多兩銀子。還有馬寶梅管的公中也有近一萬兩,這筆錢,他也有相當大的支配權。
眼下最大的問題,是製版最少要兩三個月時間。
因為楊寓這頭接下私活,還要找翰文堂的匠戶來刻板。這個過程是很不穩定,而且有風險的。
為這點小事花費大量時間,老仙覺得不劃算。
“在這城裡盤下一家書鋪要多少錢?”
一番合計,他問楊寓道。
“啊?這個事我要打聽一下。”
眼見主顧有了彆的想法,以為生意要泡湯,眼中閃過一抹沮喪。
“我這票生意,你們能賺多少錢?”
“啊?”
楊寓看了老仙一眼,心說哪有你這樣問話的,但又見對方眼神清澈,似沒有藏什麼壞心,硬著頭皮作答
“幾個人搭夥,下來每人能得著十到二十兩不等。”
劉學勤點點頭,說道
“我想盤家書鋪自己經營,要帶個院子的,往後可以自己印書。”
“你若能辦成此事,我便請你做掌櫃,可預支你十兩銀子。事成之後,給你五兩銀子月俸,年底分紅另算,怎樣?”
“真,真的?”
楊寓在書行乾了三個月,但他為人機靈,早摸清這裡頭利潤不菲,眼看從天上落下來個大餅,他也沒敢一口接住。
“秦州城能乾刻板的匠戶是有數的,要是能挖走,彆家早跟羅掌櫃搶這碗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