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縣的縣衙就在廢棄的玉門關城牆下,倚郭而建。
就是一間磚石、水泥建造的大房子,約麼有個兩三百平。衙門後頭有幾排宿舍,還有夥房、雞舍、食堂等。
不能說簡陋,因為今年戶部發文,明令各地衙門建造的預算,不得超過國內小學校的平均標準。
全有誌等人安頓下後,剛擦了把臉,就被叫去開會。想起那盆發黃的洗臉水被好幾個人一起用,大夥兒臉色都不怎麼好。
“各位大人舟車勞頓,但如今時不我待,請大家今後一定將效率二字牢牢記住!”
知縣的話和四處漏風的窗戶紙一樣,都令人感到一陣冷颼颼的。
全有誌想著既來之、則安之,端正了心態,仔細端詳上座的縣尊大人。
這位約麼三十上下,高顴骨,高鼻梁,典型的西北人特征,除了上位者氣勢十足,倒看不出是個什麼性情。
“上師他老人家曆來最重視兩件事,一是育人,二是植樹!”
“玉門是個什麼地方?古詩雲春風不度玉門關,各位如今應有體會,可以說,這裡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我們向天地的索取必須有度,否則必有災殃。這個度就需要各位大人與在下同心協力,仔細度量才是。”
全有誌隻覺得這位知縣大人的水平很高,什麼“生態環境”之類的新詞張口就來,他忙取出本子和旁人一樣唰唰記著筆記。
當“上師”二字出口,堂中各官紛紛交換眼神,這位縣尊跟腳是出自塞音道場外門無疑了,隻是不知是哪一峰的,眾人的神情態度立即變得愈發恭敬起來。
玉門知縣胡鮮雲是斯峰外門弟子,後來在庶務堂做事,還幫馮理做了一陣傳經弟子。在道場他本算不上角色,但資曆熬到他這個份上的弟子如今各個都是棟梁,外放個知縣隻是等閒。
如今縣裡的首要工作有三件,一是人口摸底,重造黃冊。
胡知縣也是初來乍到,他倒是知道內門的周鐵師兄在這一帶活動,但並不知其具體位置,更不知那邊已經俘虜了小一千人。
第二件事是安置移民。
分到玉門縣的移民共計一百三十戶,八百六十一人,還有玉門官員們帶來的隨從人員,足足有一千二百多。
隨從們除了極少數可以留在衙門裡乾臨時工,其餘也是要在玉門落戶。
現在已經進入秋季,要趕在冬天之前完成蓋房、開荒等事,任務極其繁重。
第三件事就是建造苗圃。
這事本是新設的林業局管,但植樹造林,防風控沙是開發肅南的戰略重點,知縣這個一把手肯定是要親自抓的。
這麼多的工作,縣裡的官員還不足十人,自然要將各項任務分解下去,由官員帶領著老鄉們做事。
與大明朝那些坐班房的官員相比,塞國的官員務實很多,工作量也大的多。
說實話,也有些超出了全有誌等新晉官員們的預期。
但倒沒有多少抱怨,一是手裡的權力是實打實的,二來嘛,他們這些官員的薪俸那也是相當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