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永樂盛世的經濟情況_塞音老仙鬨大明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塞音老仙鬨大明 > 第221章 永樂盛世的經濟情況

第221章 永樂盛世的經濟情況(1 / 2)

“反塞是表象,利益分配不公才是本質。”

這是被欽定為“新民學校案”的反塞浪潮,或者反塞事件被平息後。朱棣父子根據錦衣衛奏報和三司會審的案宗為依據,與姚廣孝及內閣諸公反複討論得出的結論。

攻擊學校、口岸、商店等看似以商人及流民為主,但各司衙門也抓捕了不少參與其中的士子文人。

這就不能當作普通民亂處理了,因為這背後是帝國維持朝綱倫理的秩序問題。

今年才把【永樂大典】編完,偏偏遇上這種事情,朱棣也不禁連呼“晦氣”!

所謂“利益分配”是不包括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小民在內的,當然也不包括那些奸商。

而是中下層士紳階層被隔壁塞國隆隆的機器聲響和工業化的呐喊,集體嚇破了膽。

這麼說也不完全準確,是尚停留在農耕社會分配模式下的他們,是對塞國商人創造出驚人的財富而感到嫉恨。

嫉恨之外,是大量商品及銀鈔輸入,對他們原本財富的稀釋,俗稱“通貨膨脹”。

說的更精確些,是大明的內朝與外朝產生了割裂。

內朝官員大多家底殷實,又居於中樞。南京那什麼地方?首善之地,信息中樞。

這些年的外海貿易,塞國通商,援助貸款,勞務輸出等等,試問哪條可以繞開朝中袞袞諸公?

所以,對於從洪武末年開始,持續了十餘年的白銀淨流入,以及塞鈔流入導致的通貨膨脹,他們感受並不明顯。

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中下層的士紳。

這些人的收入來源最大的部分是地租,但這些年大明的糧價表現相當平穩。

一石糧食基本在05兩銀子附近波動。

主要原因有三點

大明立國之後,雖然有征討北元的戰役、明塞之戰和靖難之役,但戰爭始終在局部,沒有波及大明的基本盤,江南富庶地區,此其一也;

從太祖起,連續三任皇帝都致力於恢複農業生產,並製定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此其二也;

美洲玉米等作物的引進,加之風調雨順,糧食產量較足,何況近幾年塞國已經開始對大明出口糧食,此其三也。

所以通貨膨脹對於幾乎沒有消費能力的底層農民似乎影響也不大,反而是那些價格高昂的工業產品流入,彰顯出士紳階層的衰落。

這不奇怪,早年間塞國最抵製工業化的也是這批人,但他們有幸卷入到塞國體係之內,搭上了時代的順風車,紛紛從地主轉變成了工商業主。

被稅務局天天堵門口的王西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現在他老王家公司開了一個又一個,比誰都猛,還把蒙古不少親戚都拉到塞國,共同致富。

大明的經濟好不好呢?其實還不錯,我們把大明的國民生產總值分為四部分,便於看得更加清楚

一、消費。洪武時期,大明的消費就是大家吃的糧食,加上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衣服這些。

這些年從塞國流入大明的商品,總額超過了六千萬元。其中約有五成流入日本、朝鮮及北美各國,鄭和下西洋後,有部分塞國商品也被納入大明的朝貢貿易體係。

和原本曆史相比,大明的朝貢貿易變得務實,看似還需要貼補一些,但夏元吉利用塞國產品價格的不透明(信息不對等),挽回來不少,起碼沒怎麼吃虧。

二、投資。農耕時代幾乎沒有投資的概念,但現在對工商業限製沒那麼死,比如石油開采、煉油、輕工業(自行車之類)、房地產、船舶工業、冶鐵、煤炭等領域還是有相當規模的投資,隻不過投資規模普遍不大,全國的投資額度也才不過千萬級彆。

三、朝廷購買。這是個比財政收入更廣泛的概念,其中自然包括糧食稅收,還有因徭役支付的工錢,軍火武器,馬政開支,官員及軍隊糧餉之外的津貼。

在塞國的影響下,大明現在也不得不加強對於火器的研究與生產,但這部分開支巨大。

舉個例子,大明的鐵錠賣到塞國,大概是6070元噸;塞國的螺紋鋼賣到大明,價格是3500元噸。

這個沒辦法,塞國的鋼材做的菜刀,把大明的軍刀一砍兩半。

火繩槍也隻能用塞鋼,但沒有人家的高溫熔煉技術,你隻能靠手工一點點敲。雖然也有塞國的車床輔助,但塞國出口的刀具都是落後好幾代的產品。



最新小说: 遺種1 黑暗靈族 穿越農女種地忙 拒不認親:重生80帶全家逆襲豪門 塵鑰之歌 天補舍行 重生之炮灰女配鬨翻天 擁有長生仙體的我,隻想遨遊諸天 斬神:我凶神代理人誤撩主角團 卑賤嫡女?萬民跪拜叫我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