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夏季大約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特彆到了八月份,在城市裡,那真是熱得死人。
到了中午時分,在火辣辣太陽的直射下,柏油路麵上肉眼可見的冒起一層層氤氳熱氣,像是下一刻就要馬上融化了似的。走在上麵的汽車、行人顯得隱隱約約、模模糊糊,好似海市蜃樓裡的影像。
人們根本不敢看太陽在哪裡,好像看一眼就要瞎了似的。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暑氣消了一點下去。但地麵上積聚了一天的熱氣又一股腦兒的冒了出來,又悶又熱,讓人不得安生。
到了淩晨二三點鐘,從地中海那個大澡盆裡吹來的又潮又帶點悶熱的海風總算是讓人稍微感覺到了一丁點兒的涼意,也讓那些無家可歸者們又多了一絲挺過明天的希望。
巴裡是一座位於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城市,瀕臨亞得裡亞海。在它的城外有一座小山,不大,但地勢險峻。在半山腰的平台處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據說還是中世紀時的建築。修道院不大,占地也就二三畝大小。靠近內側崖壁處有一座教堂。在歲月的侵蝕下,外牆的石塊風化、剝落。坑坑窪窪,猶如一張風燭殘年的老人臉。
是時,明月當空,山上的樹木在海風的吹拂下,在外牆上投下一些斑駁的陰影,好像底下鎮壓著一些個張牙舞爪的妖魔鬼怪想要掙紮著探出頭來。
教堂的右側是一片寬敞的平地,建了幾排矮小的房子。附近的居民們都知道,這是一所規模很小的教會學校。
這所學校並不在附近區域招生,平時也大門緊閉。隻有在星期天,或幾個重要節假日的時候才會有三三兩兩的學生下山到附近的城鎮上去采買一些日常用品。但也是來去匆匆,不大與外人交流。
但總的看來,這就是一所普通的學校,除了看上去有些曆史,與其它的教會學校並無不同。
這時,其中的一間房子亮起了燈。趙言就在這時起了床。
趙言是一個華人,三代移民。從他爺爺落腳於此算起,他們家已經在這裡呆了大約快有五十年的時間了。
他大約十七八歲的年紀,一米八幾的個子。在這個年紀,就這種身高,在華人裡麵算得上是高大的了。和大多數這個年紀的華人少年一樣,趙言有著一張柔和清秀的臉龐,唇角也開始顯現淡淡的絨毛。
趙言一邊穿衣服,一邊看了看對麵的另一張床,空蕩蕩地。他的眼睛有些黯淡了。幾個月前,上麵還睡著一個開朗的少年,但現在……
他來到陽台。這是一個類似賓館標準間的房間,但他額外在陽台一角隔出了一個小房間,充當廚房。
一來是作為一個華人,實在不習慣天天牛奶麵包。二來嘛!他看著煤氣灶上燉著的一個瓦罐。
這是一個粗瓷瓦罐,口小肚大,雙耳提梁,看上去就像一個縮小版的酒甕。
瓦罐釉色發黃,外壁上布滿了細密的冰裂紋,從造型看,它應該有著不短的曆史了。似乎為了怕它裂開,它的主人又在上麵細細地紮了幾圈鐵絲。此時,在一點幽藍火焰的舔舐下,它正在“咕咚、咕咚”地向外噴吐著熱氣。
打開蓋子,一股子夾雜著濃鬱腥氣的肉香撲鼻而來。裡麵是一隻肥厚的熊掌,趙言用小火悶燉了整整兩天兩夜。
這種夥食正是他在這個地方得以安然渡過三年並得以不斷提升的最大保障。
趙言慢條斯理地從瓦罐裡盛出熊掌,熊掌已經燉的爛熟,連骨頭都酥軟了,他小口小口的吃著。中醫講究吃東西要細嚼慢咽,趙言很好的從爺爺那裡繼承了這一點。
不大一會兒,一瓦罐的東西連湯湯水水都被他吃的乾乾淨淨。
接下來趙言閉目靜坐,以待消食。
人在進食之後,為了儘快從食物中提取能量,身體會加快對胃部的血液供應,以幫助胃的消化,這時候運動,會大大分流對胃的能量支持。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所謂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說法是有等商榷的。
趙言所在的這座學校並不是一所普通的教會學校,與教廷在全球設立的其它教會學校不同。在這所學校就讀的,全都是如他一般的孤兒。
近幾十年來,全球各地因地震、海嘯、戰爭、饑餓等種種原因產生的孤兒,教會都會有選擇地收養一批,並送進各地的教會學校。教這些孤兒們文化知識以及各種謀生手段。這一行為在為教會帶來巨大的聲望的同時,也為教廷篩選培養了一大批所需的各類初級人員。
眾所周知,教廷的勢力在近一個世紀以來不斷的衰退。
民智的開化,其它信仰的擠壓以及世俗大國若有若無的打壓,使現在的教庭不論是生存空間、影響力、還是實實在在的世俗權力,跟其頂峰時期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這是任何一個組織的掌權者都無法忍受的,特彆是教廷這種曾經的龐然大物。要知道在它最強勢的時候,曾掌控著無數個國家的政權,甚至是能主宰國君們的更替的,那是何等的顯赫。對比之下,更顯的如今的無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痛定思痛之下,教廷的曆任高層也曾想重鑄曾經的輝煌,恢複它往日的榮光。但近代以來的世界格局已基本確定,地球版圖已被列強瓜分完畢。再也沒有教廷什麼事了。
它的未來似乎已被注定,照這種趨勢,它隻會繼續衰弱下去,直到成為一個精神符號。
在不甘與等待中,機會終於來了。東西方冷戰,鐵幕拉開。整個西方世界的視線都被那個強大的鄰居給吸引了過去,想象中滾滾而來的鋼鐵洪流幾乎牽製了他們所有的精力,也就無暇來過問教廷的一些小動作了。
借此機會,它利用自己數百年來積累的龐大人脈和影響力,悄無聲息地開始了一係列地運作。
教廷的高層深深地知道,所有的鬥爭,都離不開“實力”二字。
沒有實力,一切都是空話,而實力的核心,就是執行力。所有的策略、謀劃、甚至於陰謀詭計,都離不開人去操作,去執行。因此“人”才是第一要素,是重中之重。
於是,這項從孤兒中選拔、培養人才的計劃就作為教廷龐大計劃中的一項基本政策,幾十年如一日的被執行了下來。
而趙言,就是這項計劃中的一員。
但與其它經過初步篩選進入各種綜合學校繼續深造的學生不同,他所就讀的這所學校是一所“專科”。並且他也不是按部就班經過篩選上來的。
趙言是被直接塞進來的,就是俗稱的“開後門”。出於某種他現在還不知道的原因,三年前,十五歲的他被送進了這所學校。
半個小時後,趙言起身,脫去衣服,露出略微顯得瘦削的身材。他先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把身體活動開。然後開始了自重訓練。
這組自重訓練的動作非常奇怪,雖然也叫“自重”,也是利用自身重量來鍛煉身體,但與市麵上的那些鍛煉方法卻顯得大相徑庭。
隻見他左腳點地,右腳向後探出,雙手張開,頭向前伸,儘最大可能繃緊脊椎,怪模怪樣地,活像一隻想飛又飛不起來的醜小鴨。
保持著這個姿勢,趙言腳尖慢慢踮起,五個腳趾依次屈伸,整個動作保持一分鐘,然後換右腳再來。完成這組動作後兩腳前後成弓箭步,同樣以腳尖著地,腳趾扭動發力,腰身微微扭動,帶動脊椎如蛇一般擺動,再兩腳互換。
整套動作一共有八式,每式拆分成兩組。當他收回最後一個動作,左右手交替順著脊椎一節節地捋下來,最後在尾椎最後一截的空無處還用力捏了一下,力量之大,掌心處甚至發出了“呯”的一聲悶響。除了有些彆扭,整套動作看上去並不複雜,運動量似乎也不怎麼大。但完成這套動作後,趙言已經渾身發熱,皮膚通紅,全身的630多塊肌肉又酸又脹,像過了電似的不斷跳動,似乎其中隱藏著一股巨大的力量,在不斷的掙紮著、咆哮著,想要隨時隨地突破那一層薄薄皮膚的束縛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