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十一年年底,就在張偉到處走訪之時,大順帝在文華殿舉行了禦前會議。
會議主要內容是財政總結,以及繼續革新的內容和方向。
出席會議的人員有大順帝本人,內閣七位閣老,吏部尚書,司禮監掌印太監呂錦和司禮監秉筆兼大順帝的大伴陳平,以及數名武將和勳貴作為軍方的代表。
大順帝指著新上任的戶部尚書,閣老李柏說“李愛卿,你先來說說朝廷今年的收支情況。”
李柏就是張偉在戶部觀政時,戶部的右侍郎。
在戶部大案後,原來的戶部尚書告老,左侍郎被抄家問斬。
右侍郎李柏成了最大的受益人,不僅接任了戶部尚書,還在年前被大順帝提拔進了內閣。
大順帝之所以如此提拔李柏,自然是因為李柏是自己的鐵杆支持者,是革新派的核心人員之一。
李柏站出來,拿出一個賬本開始說道“聖上,大順十一年,朝廷田稅共計收入三千八百萬兩,商稅共計收入三千五百萬兩,鹽鐵茶專許經營費收入一千三百萬兩,海關稅金收入九百萬兩,雜項收入四百萬兩,朝鮮特彆上交稅兩百萬兩,安南特彆上交稅一百萬兩,西域特彆稅一百萬兩,總計收入一億零三百萬兩。”
(此收入參照大清洋務運動時期,大清的財政收入)
朝鮮和安南此時雖然在大夏王朝管轄之下,但還是軍事化管理,兩地所上交的稅金,除了一小部分作為特彆上交稅交給中央外,其他都直接用於當地。
(另外,以古代的信息收集速度,肯定不可能在當年拿到當年的財政數據,但是,打個比方,可以統計從上一年的九月到本年的九月的數據作為本年度的財政數據,其他依此類推。)
“聖上,經過今年大力厘清田稅和商稅後,臣預計明年此兩項稅收還可以增加一至兩成。”
“聖上,朝廷還要再提高田稅和商稅嗎?臣恐怕以此為生計的小民難以承受。”內閣副相,保和殿大學士文成功這時插話道。
李柏馬上出言反駁道“文相說的不對,朝廷清查田畝後,隻是讓以前瞞報的田畝正常交稅罷了,並沒有憑空增加稅金,怎麼會增加小民負擔?
之前有能力瞞報田畝的恐怕不會是小民吧。”
“至於商稅,本朝對百兩銀子以下的交易一直是免稅的,所以增加的商稅不可能增加到小民身上。”
文成功“朝廷的本意自然是好的,隻怕層層轉嫁之下,這稅收最終還是會落到小民身上。”
大順帝“文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朕不是好大喜功之人,如果現有的稅金夠用,朕自然不會再加稅於民。
李柏,你繼續說下今年的總支出,讓諸公聽聽這麼多稅金都用到哪裡去了。”
李柏“是,大順十一年,軍費總支出四千三百萬兩,其中陸軍支出兩千八百萬兩,海軍支出一千五百萬兩。
朝廷各級官員和有品級的吏員俸祿三千二百萬兩。
文教特彆資助金,一千萬兩,宗室俸祿八百萬兩,工部專項費七百萬兩,兵部專項費五百萬兩,外事特彆支出60萬兩。
支出總計一億零五百陸拾萬兩,收支相抵,朝廷浮虧二百六十萬兩。”
文教特彆資助金,主要是用於地方上的各級官學,工部專項費,用於修路,水利,兵部專項費,用於補助傷殘老兵,這也是大夏朝首創。
內閣禮部侍郎包如龍“既然朝廷還有浮虧,為什麼明年還要給官員們漲薪。”
吏部左侍郎曾先江說“包大人是從一品官銜,一年俸祿高達一萬五千兩,漲不漲當然無所謂。
包大人可知我朝官吏已經近十年沒漲過俸祿。
大批的六七品京官,平時吃肉都吃不起,過得還不如市井小民,再不漲,包大人是逼著他們去貪汙嗎?”
包如龍“胡說,本官沒有那個意思,本官隻是以為朝廷即然還有浮虧,哪來的銀子給官員漲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