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順二十一年六月,張偉都準備好去南京上任蘇北布政司的左參政了。
朝廷卻告訴張偉,新任的揚州知府還沒定好,讓張偉再留任一陣。
張偉也沒有辦法,隻能再繼續身兼兩職。
張偉趁此機會把自己從淮安府帶來的何經曆,提拔成揚州府排名最靠後的通判,也算是兌現了當初張偉給何經曆的承諾。
七月初,揚州府的府同知葉天化在任上突然中風,人直接沒了。
張偉組織揚州府給這位老同誌送去了極大的死後哀榮。
最後他的位置張偉向朝廷推薦由揚州通判黃東山來升任。
畢竟在揚州府內,黃東山積極靠向張偉,並且辦事能力也強,並且資曆也足夠。
至於說楊應,他太偏向刑名之事了,並且資曆也有點欠缺。
張偉隻是推薦將他的品級由從五品提升到了正五品,官位並沒有提升。
張偉的這兩份推薦都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時間到了八月中旬,張偉收到了朝廷的一個特彆任務。
那就是把原屬於董,於,杜三家的鹽商手上的七張鹽業特彆經營許可證在揚州拍賣出去。
三家既然獲罪,這鹽業特許證自然不可能保留下來。
為什麼朝廷還是要把這特許證放到揚州城來賣?
朝廷不是沒想過把這七張鹽業特彆經營許可證賣給其他地方的商人。
可是鹽商畢竟是有行業護城河的,不是隨便其他行業的人都能做起來的。
就算有大膽的商人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來經營鹽業,他們也給不起揚州鹽商的價格。
揚州的鹽商經營了數百年,有了相當大的成本優勢,一般商人肯定是競爭不過的。
所以朝廷最後還是把這七張特彆經營許可證頒發給揚州府來拍賣。
但是朝廷也要了一個高價七張特許證總共一百萬兩,拍賣年限是十年。
多拍出來的歸揚州府,不夠一百萬,由揚州府補齊。
這樣的大事,張偉肯定要把同知和通判們都召集起來一起商量。
同知謝子欣看著朝廷的公文對張偉說“大人,朝廷也太不講理了。這些許可證能拍出多少錢,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能提前定好要價。”
張偉問“悅然,朝廷已經決定了,我們抱怨也沒有用,現在是要想辦法把這七張許可證賣出一百萬兩銀子出來。”
說著他看向黃東山說“曉陽兄,上次揚州府拍賣鹽業特彆經營許可證是什麼時候,平均均價是多少,你知道麼。”
黃東山“下官記的是在五年前有過拍賣,具體價格下官記不清了,但府衙裡肯定有資料,一查便知。”
說完,黃東山便找了一個資深老吏,去府衙的資料庫找出當年的拍賣記錄。
不久張偉便看到了五年前的拍賣記錄,當時也有一家鹽商因為家道中落,又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所以交不起續簽費用。
朝廷便讓揚州府拍賣他們家的兩張鹽業特彆經營許可證,限期也是十年。
最後兩張許可證一共賣出了二十四萬兩。
照這個價格,這次的七張許可證揚州府隻能賣八十萬兩銀子左右,得虧近二十萬兩才能向朝廷交差。
張偉看過拍賣記錄後,又傳遞給了在場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