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漂泊,阿雷·斯特終於踏上了倫敦的港口。
當雙腳踩在堅實的土地上時,阿雷·斯特的內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
站在碼頭上,阿雷·斯特凝望著遠方,心中感慨萬千這就是他夢想實現的地方,他來了!
阿雷·斯特深吸一口氣,為自己打氣“加油!”然後轉身對凱爾其多、塔拉奇卡和拉齊第說“你們三個先去找個地方安頓下來,我先和波可士去逛一逛。”他們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分頭行動。
阿雷·斯特和波可士,走進了城區。
一進入市區,眼前的景象就讓阿雷·斯特驚歎不已。
繁華的街道兩旁是高大的建築物,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每個人都顯得那麼忙碌。
商店櫥窗裡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阿雷·斯特漫步在倫敦的街頭巷尾,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獨特氣息。
在每一個角落,阿雷·斯特都能聽到不同的口音和語言,仿佛世界的聲音都彙聚在這裡。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形成了一幅多元文化的畫卷。
倫敦的建築風格也給阿雷·斯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老的教堂、宏偉的宮殿和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相互交織,構成了這座城市獨特的天際線。
每一座建築都似乎訴說著一段曆史,讓人不禁為之著迷。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阿雷·斯特感到既興奮又緊張。
阿雷·斯特期待著未來的日子,相信在倫敦會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他。
街道上彌漫著一層薄薄的灰塵,顯得有些臟兮兮的,但這正是工業繁榮的象征。
阿雷·斯特和波可士沿著街道漫步,每一步都伴隨著腳下的塵土飛揚。
沿途經過一家家工廠,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不斷冒出滾滾黑煙,宛如一條黑色巨龍騰空而起。
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猶如一場激昂的交響樂,讓人感受到工業的強大力量。
英國自1914年8月4日之後就迅速采取了行動來加強其軍事力量。
英國陸軍元帥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1850年6月24日——1916年6月5日),英國陸軍元帥、伯爵,英國軍界實力派人物,以鎮壓蘇丹起義、結束布爾戰爭和一戰前組建300萬大軍而聞名。
曾任皇家工程兵軍官。1883年在中東服役。1892年成為埃及陸軍總司令。
1898年在恩圖曼鎮壓馬赫迪起義,成為該國總督,阻止了法國在蘇丹的擴張。第二次布爾戰爭中,采取燒殺等殘酷手段,鎮壓遊擊隊,1902~1909年在印度任職期間,因與印度總督寇鬆爵士發生分歧,導致總督辭職。
1914年起任陸軍大臣,未經內閣同意,獨斷專橫,招募大批誌願兵,迅速擴充英軍。後乘巡洋艦前往俄國途中遭到德國潛艇攻擊,艦沉溺斃。)被任命為英國陸軍大臣。
他迅速認識到僅依靠召回海外殖民地的英軍部隊不足以應對前線的戰事,因此他要求陸軍迅速增加十萬名士兵。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不得不從平民中大量挑選征召士兵,以組建一支應對戰爭的後備新軍。
倫敦各個征兵處,都擠滿了人。
由於上次戰爭已經過去了很久,人們對戰爭的記憶逐漸淡去,現在的年輕人幾乎不知道戰爭的殘酷。
因此,各個征兵處都擠滿了前來報名參軍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少年。
他們從小聽著祖輩們講述如何輕鬆地開槍就能搶到大量的金錢,心中充滿了幻想和期待。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戰爭的真相——射出的子彈最終可能會擊中自己。
這些年輕人還沉浸在祖輩欺負弱小的國家的時刻,幻想著能夠迅速結束戰爭,帶來大量的收益。
卻沒有意識到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
看著眼前這些爭先恐後報名參軍的少年,阿雷·斯特的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他們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卻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
想到這裡,阿雷·斯特不禁感到一陣寒意襲來,數千萬人的戰爭,一個人就如同螞蟻般不起眼,可他們卻是一個個家庭的支柱,父親,兒子。
或許,隻有經曆過戰爭才能真正明白戰爭的殘酷與無奈。
波可士似乎察覺到了阿雷·斯特的情緒,他輕輕拍了拍阿雷·斯特的肩膀說道“走吧,我們去找凱爾其多、塔拉奇卡和拉齊第他們吧,看看他們是否找到了合適的地方安頓下來。”
阿雷·斯特默默地點了點頭,然後他們轉身離開了這個熱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