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一事解決了,水源的探尋與引流亦是一大棘手難題。雲秀與經驗豐富的老者和熟知水文的工匠們翻山越嶺,在深山老林中穿梭。
他們尋覓著合適的水源,有的河流看似水量充沛,卻因地勢過高難以引流;有的水源距離農田雖近,水質卻渾濁不堪,不利於灌溉。
經過無數次的勘查與討論,才終於確定了一處較為理想的水源地。
但要將河水精準地引至農田,又需精心規劃水渠的路線。複雜的地形,山穀交錯、丘陵起伏,既要避開堅硬的岩石層和難以挖掘的黏土區,又要確保水渠有足夠的坡度,讓水流順暢流淌。雲秀親自參與測量計算,日夜鑽研圖紙。
雲秀還帶領著一批經驗豐富的老者和熟知水文的工匠,在這片廣袤的區域內四處尋覓。
他們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每一條溪流、每一處泉眼都親自去踏勘。
有的水源看似水量充沛,可聽老人說,水源在旱季時流量銳減,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灌溉需求;有的水源位置偏遠且地勢極低,若要引流至農田,需跨越漫長距離。
經過反複的考察,雲秀終於確定了一處水量穩定且相對易於引流的河流作為主要水源。
確定水源後,水渠的規劃與開鑿更是充滿挑戰。
此地山穀交錯、丘陵起伏,地質結構極為複雜。
開鑿引水渠,既要避開那堅硬如鐵的岩石層,又要繞開那些土質疏鬆的區域,防止水渠建成後出現滲漏甚至坍塌。
在施工過程中,新的技術難題又接踵而至。挖掘到中途,遇到了一段特殊的地層,泥土中夾雜著大量的礫石,普通的鋤頭和鏟子極易損壞。
工匠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雲秀冷靜思考後,召集眾人集思廣益,最終決定采用一種特製的挖掘工具。
雲秀指導鐘奕描繪圖紙,找來鐵匠們按照圖紙打造工具。
這種工具前端呈尖銳狀,能夠輕易穿透礫石層,後端則有加固的鐵環,方便用力,大大提高了挖掘效率。
當水渠延伸至一片低窪地帶時,如何確保水流順暢通過又成了關鍵問題。
若直接挖掘,水流速度過快會衝刷渠道;若放緩坡度,又可能造成積水甚至倒灌。
雲秀苦思冥想,借鑒其他地區的水利工程經驗,提出了一種階梯式水渠設計方案。
在低窪區域設置多級台階式的落差,每一級台階上都有特殊的緩衝裝置,既能減緩水流速度,又能引導水流有序通過。
確定方案之後,如何合理安排勞作時間,讓工程進度不受影響,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百姓們雖熱情高漲,但各自家中也有農事與瑣事纏身。
而且,不同的施工環節需要不同技能和體力的勞動力,挖掘水渠需要身強力壯的青壯年,而修築堤壩則需要耐心細致且有經驗的工匠。
雲秀派侍衛去了解每家每戶的情況,製定了詳細的勞作計劃,將百姓們分組編隊,輪流上工。
同時,為了鼓舞士氣,他還在工地上設立了簡易的夥房,為勞作的百姓充足的飲食,讓他們能在辛苦工作之餘恢複體力。
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運輸也是一大難關,修建水利設施所需的大量石料和木材,產地往往距離施工現場甚遠。
雲秀組織百姓拓寬山路,加固橋梁,同時發明了一些簡易的運輸工具,如利用滾木和繩索來搬運巨石,減少人力的消耗。
在水利設施修建過程中,雲秀與工匠們圍坐一起商討如何解決一處複雜彎道的水流引導。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皺著眉頭說“大人,這彎道水流湍急,若按常規修法,定會衝垮堤岸,依我看,得在彎道內側加築半月形的護堤,用大石壘砌,可緩衝水流衝擊力。”
雲秀沉思片刻後回應“老師傅這想法有道理,隻是這大石的采運和壘砌難度不小,成本也高,是否有其他替代之法?”
這時,一位年輕工匠靈機一動,說道“大人,我們可否用竹籠裝滿小石塊來代替部分大石?竹籠有彈性,能更好地適應水流變化,且取材方便,製作也快。”